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累計實施溫室大棚建設項目三千多個

立足自然稟賦 發展設施農業

記者 付文
2024年05月16日09: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立足自然稟賦 發展設施農業

  5月14日,福建省福清市鏡洋鎮東升村綠豐農業蔬菜基地,數百個溫室大棚鱗次櫛比,菜農忙著收獲綠油油的空心菜和小白菜。

  “這些綠葉菜主要供應福州市場,每天出貨30噸左右。”福清市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必玲說,基地作物分為葉菜類、瓜果類和辣椒類三種,瓜果賣省內,辣椒賣省外。

  “我們建了400多個溫室大棚,面積近2000畝,其中8座是數控溫室大棚。”林必玲介紹,當地土地資源稀缺,發展設施農業可以解決傳統種植模式下產量低等問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福建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氣候適宜等自然稟賦,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豐富農產品供給。

  綠豐農業的數控溫室大棚“看得懂”作物長勢,水肥一體化設施根據作物生長時段精准施肥,並能感受溫度濕度,營造更適合蔬菜生長的環境。“‘智能’種菜,蔬菜產量、質量都大幅提高,優質賣出優價。”林必玲說,2023年公司實現產值8000多萬元,有的高品質蔬菜批發價一斤能賣到5元錢。

  綠豐農業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2020年建成現代農業智慧園。“智慧園實現可視化系統、物聯網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監管系統全覆蓋。顧客坐在家裡,就能實時了解蔬菜種植、田管、採摘等環節。”林必玲說。

  綠豐農業的成長壯大,是福建蔬菜生產設施化、規模化的一個縮影。福建有各類溫室大棚40萬畝,全年四成以上冬春蔬菜調供省外。

  福建還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鼓勵各地探索在“四荒地”、鹽鹼地上發展設施農業,累計實施溫室大棚建設項目3000多個。

  不久前,平潭綠綠鑫蔬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平潭綜合實驗區鹽鹼地上試種的土豆迎來豐收。

  “畝產量高達6833.8斤,共實現收益120多萬元。”陳成華是合作社的負責人。2023年底,在農技人員指導下,陳成華在鹽鹼地“挖深溝、起高壟”,採取噴水或雨水沖刷等方式降低土壤鹽分含量,並建設微噴灌和水肥一體化設施。“鹽鹼地上種出來的土豆,產量跟一般土地差不多,外形和口感好,完全不愁賣。”陳成華說,接下來將試種紅薯和花生,進一步挖掘鹽鹼地潛力。

  截至去年底,福建已發展設施農業面積240多萬畝。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等五部門聯合出台關於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0年,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穩產保供能力顯著提升,設施蔬菜產量佔蔬菜總產量比重達到30%﹔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95%以上﹔設施水產品產量佔養殖水產品產量超過85%。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6日 第 04 版)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