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鼓浪嶼上榜“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社區”  廈門思明持續深化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

余乃鎏
2024年05月16日14:3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5月15日是2024年“全國低碳日”。當天,生態環境部揭曉2023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獲選名單。其中,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上榜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社區類名單,系該名單中福建唯一上榜案例。

“守正創新、綠色護航,打造全國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近零碳深度體驗地。”廈門市思明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說,此次攜手鼓浪嶼街道成功申報,進一步彰顯了鼓浪嶼綠色低碳建設成效明顯,低碳理念和行動不斷融入鼓浪嶼文化旅游和保護發展之中,“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在綠色低碳創新發展驅動下,煥發出更加勃勃的生機。”

作為廈門市標志性景點,鼓浪嶼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旅游勝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打造近零碳深度體驗地提供了良好基礎。特別是成功申遺以來,思明區不斷創新鼓浪嶼“世遺”保護與綠色發展新路徑,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新機制,並取得良好成效。

“海上花園”鼓浪嶼風光迷人。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海上花園”鼓浪嶼風光迷人。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數據顯示,鼓浪嶼空氣優良率常年保持99.7%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目前景區電力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99.4%,基本杜絕化石燃料的使用,人均碳排放量0.024噸,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鼓浪嶼綠色低碳建設成果豐碩。”工作人員介紹,除此次入選生態環境部2023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外,之前還先后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省級低碳示范社區試點和全國首批“和美海島”,榮獲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和“全國綠色社區”稱號,並完成全國首個近零碳世界文化遺產創建,成為廈門市首個三星級近零碳景區。

而這得益於廈門市及思明區制定的“生態島、無廢島、電氣島、智慧島”四大戰略,實施全電廚房、低碳交通、零碳建筑、垃圾分類等十大行動,進而全面推動鼓浪嶼景區實現近零碳排放。

鼓浪嶼上綠意盎然、“房前屋后”美化。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鼓浪嶼上綠意盎然、“房前屋后”美化。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打造“生態島”、提升文化遺產價值方面,鼓浪嶼以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為目標,注重延續原有生態環境,推行屋頂綠化、庭院綠化、主干道以及主要街道周邊牆體綠化、“房前屋后”美化,以及閑置空地“養花種草”,打造出生態公共空間﹔島上實行全島步行,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理念﹔景區森林植被等綠化比例維持在60%以上,生態碳匯儲量達到500噸/年以上,成為天然的碳庫。

在打造“無廢島”、刷新文化遺產顏值方面,鼓浪嶼污水處理達標率實現100%,公共場所用水全部使用節水器具,水資源消耗量可節約30%以上﹔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達率達90%以上。

在打造“電氣島”、增添文化遺產氣質方面,鼓浪嶼不僅積極建設“光儲直柔”一體化零碳建筑、太陽能屋頂光伏公廁、環海道路太陽能照明系統等,還推行全電廚房改造。此外,執法、觀光車輛全部電動化,並投入使用3艘搭載超級電容的混合動力海上客船,有效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鼓浪嶼上全島步行,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理念。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鼓浪嶼上全島步行,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理念。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而在打造“智慧島”、展現文化遺產魅力方面,相關部門在鼓浪嶼繪制碳電地圖,增強生態環境治理的可視化和智能化﹔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實現全島管理無死角﹔推廣碳普惠系統,鼓勵游客和居民的低碳行為轉化為碳積分,促進低碳行動。

“始終牢記上級有關鼓浪嶼遺產保護和發展的殷殷囑托,堅持系統思維、守正創新,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引領的理念,創新鼓浪嶼‘世遺’保護與綠色發展新路徑,打造綠色低碳建設新樣版。”思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減污降碳措施,鼓浪嶼成功完成廈門市首個近零碳景區創建,生態環境質量、旅游品質和文化內涵均得到大幅提升,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高水平保護與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深度融合,讓鼓浪嶼這座生態“瑰寶”煥發了“綠色”活力。

其實,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打造近零碳深度體驗地,是廈門島內核心區——思明區探尋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實踐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堅持立足區情實際,積極探索具有思明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多措並舉推進綠色發展落地落實,不僅已完成鼓浪嶼近零碳景區、東坪山片區零碳景區及前埔東、雙蓮池低碳社區等低碳試點創建和評估驗收,還進一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不引入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實現節能降耗和綠色發展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城市“綠肺”東坪山是市民游客休閑好去處。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城市“綠肺”東坪山是市民游客休閑好去處。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其中,立足東坪山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思明區瞄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向,深入挖掘謀劃,結合東坪山的提升改造工程建設,從建筑、交通、用能、綠化、環境綜合整治等多方面融入低碳元素和理念,同時通過“加減乘除法”(提升碳匯做加法、降低排放做減法、協同增效做乘法、污染防治做除法)等多措並舉,有力推動東坪山低碳景區創建工作。

如今,經過環境整治提升和綠色創建,東坪山片區已蝶變成人居環境優美、自然生態良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初見成效的城市“綠肺”,並率先建成為福建省首個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入選生態環境部2021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為福建省推廣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提供“思明經驗”。

美麗筼筜湖兼具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美麗筼筜湖兼具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努力將‘兩山論’轉化為更多實踐成果,深化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上述思明區負責人表示,廈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而核心城區思明區筼筜湖綜合治理是廈門生態環境之變的重要起點。該區將始終牢記囑托、久久為功,持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在踐行國家“雙碳”重大戰略、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將堅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綠色低碳試點體系建設,不斷健全完善以低碳社區、低碳工業園區和近零碳景區為代表的綠色低碳試點體系,持續助力廈門深入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並將繼續積極促進社會參與低碳行動和生態環境保護,更高水平建設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持續提升轄區市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