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代台胞“登陸” 有福之州成故鄉

——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分享會側記

2024年05月17日09:15 | 來源:福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代台胞“登陸” 有福之州成故鄉

三代台胞“登陸” 有福之州成故鄉

  台胞登台講述40年在大陸奮斗、傳承、創新的故事。記者 陳暖攝

  “我一路南下,從北京考察到福州,最后決定留在這裡創業。”20世紀80年代的街頭,一個青年拎著一隻皮箱開始闖蕩大陸﹔

  “福州早已成為我的第二個故鄉。”20世紀90年代,幾個台商面對海峽,暢談子承父業的使命﹔

  “我邀請更多台灣青年來到大陸,一起體驗和創造超過100種生活方式。”眼下,在閩清鄉村,一個台灣女孩正與她的“爺爺奶奶們”拉家常……

  一幕幕場景,一個個高潮,掌聲不斷,光影十足。16日上午,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開幕式暨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分享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三代台胞走上舞台,通過情景再現與真人演講相結合的形式,為現場觀眾講述40年來台商台青在大陸奮斗、傳承、創新的故事。

  跨海啟航:

  與大陸發展同步邁進

  燈光亮起,台胞黃益建穿著筆挺西裝走上舞台,一如他當年來大陸投資興業那般意氣風發。現場,懷舊的場景道具和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帶著人們回到那個改革開放的春天。

  “福州這片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土地,讓我實現了夢想,也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舞台上,回憶起當初來到福州創業的故事,黃益建還是難掩激動之情:“我現在依然深感欣慰和自豪,選擇福州是正確的。”

  40年前,黃益建前往北京探望弟弟,隨后兩人一路南下,途經福州時,被這裡開放包容的政策、熱情服務的誠意所吸引。1986年,他在福州創辦“閩台行(有限公司)”,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批准証書“外經貿資審字〔1986〕001號”。這是第一家落戶福州的台資企業,也是大陸成立的第一家由台商單獨投資經營的外資企業,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畫下重要一筆。

  作為台商來福州創業的“先行者”,黃益建深感自己與福州十分有緣。

  “當年的這張執照,不僅代表了我的努力和汗水,更代表了福州對台商的認可和支持。相信大家攜手前行,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景會更加廣闊!”黃益建說。

  福州,也是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的創業熱土。20世紀90年代初,冠捷科技成為首批落戶融僑經濟開發區的台資企業之一。

  在宣建生看來,冠捷科技的成功,不僅依靠自身努力,還與政府的關心支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分不開。在政府的幫助下,冠捷科技解決了作為台資企業獲得內銷權、企業銀行貸款等問題,為公司發展掃除了障礙。經過30多年的發展,冠捷科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生產廠家。

  回顧30年來海交會的發展壯大以及兩岸經貿往來的持續深化,80多歲的宣建生感慨不已:“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交會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兩岸經貿關系不斷向前發展。我也希望,我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台商朋友們來大陸投資興業,共同書寫兩岸經貿合作的新篇章。”

  雙向奔赴:

  與大陸發展同步提升

  看著孩子們追夢筑夢,再與孩子們牽手走向美好未來……舞台上,“台二代”蔡聖、陳秀容、陳奕廷、蔣佩琪演繹的舞台劇,正是他們成為兩岸交流合作橋梁的生動展現。多年前,他們承載著父輩的期望,來到大陸就業創業。昨日,他們通過個人的經歷,向現場觀眾講述兩岸交流過程中真摯溫暖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我和父親來到福州投資建廠,當地政府給予我們廣大台胞台商無限關懷。1994年,父親蔡兆章擔任福州市台協會創會副會長。2009年底,我榮幸地擔任福州市台協會第八屆會長,有更多機會為兩岸交流盡一份綿薄之力。”福州市台協會第八屆、第九屆會長蔡聖認為,為兩岸交流而努力,是一份跨越了時間的責任使命。

  “作為一名女性台商,在大陸這片熱土上,我不僅要追求商業成功,更要肩負起社會責任,為兩岸交流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2015年,台胞陳秀容擔任福州市台協會第十屆會長,成為福建省首位市台協會女會長。其間,她不僅在商業領域取得驕人成績,更在公益事業中展現出女性的獨特魅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女性的力量和擔當。

  “在福建,我們台胞台商享有許多便利政策。”福州市台協會第十一屆、第十二屆會長陳奕廷的故事,由全省第一張台灣居民居住証展開。扎根福州27年,他見証了福州乃至大陸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還積極投身到搭建台胞交流平台事業當中。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裡。”憶起去世的父親,福州市台協會現任會長蔣佩琪這樣說道。多年前,她在父親帶動下,扎根大陸創業。在昨日的活動現場,她分享了福州市台協會未來的發展理念,不斷贏得觀眾的掌聲。

  一個個真摯溫暖的故事,一份份責任擔當的傳承,一批批來榕耕耘的台胞,見証了兩岸交流合作的融合發展。在福州,他們有個同樣的身份——“台二代”,還有同樣的責任擔當——為兩岸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向新而行:

  與大陸發展同步創新

  工人們推著滿載紙箱的推車上台,大屏幕上出現生產車間的自動化生產線,福州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英敏隨即登台。光陰荏苒,代際交替,“台商三代”的面孔也出現了。

  翁財記起家於1951年在台灣創立的“裕豐瓜子行”,一度佔據台灣六成以上炒貨市場,並於1991年“登陸”福州馬尾,歷經祖孫三代的堅守。

  2011年接手企業后,翁英敏果斷開拓新產品線和線上銷售渠道。“大陸食品市場的新趨勢要求食品企業不斷進行產品、商業模式等領域的創新。”翁英敏說,除了傳統堅果炒貨業務外,翁財記還開拓了台式包裝鹵味產品線,接下來進軍常溫預制菜領域,這不僅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豐富了產品線,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看著身后舞台大屏幕上閃過一個個鄉村的畫面,台青曾芝穎開始哽咽,“裡面村村都有我的‘爺爺奶奶’,村村都有視我為家人的村民朋友,我們扎根福建開展鄉建鄉創,用心守護感情。”

  2016年,曾芝穎靠著一腔孤勇來榕創業,她的足跡已遍布福建各個鄉村。今年,她又與閩清小鎮許下了15年之約,以“小鎮運營”的身份繼續留在雄江。“現在我們的團隊正在創建‘城鄉永續學院’,邀請更多台灣青年來到大陸體驗並創造100種生活。”

  與家庭傳承不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懷著“從零開始”的夢想,和老一輩台商一樣,跨越海峽,在大陸白手起家,成為“新時代台商”。

  為幫助台灣青年發展,台胞郭弘揚在成都成立了“星點”海峽兩岸基地。自2017年成立至今,基地已引領212家台灣青年企業來到大陸發展,接待台灣同胞超過1.2萬人次。

  在郭弘揚看來,福州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在吸引“首來族”來榕就業創業有獨特的優勢。“福州的惠台利民政策非常廣泛,台灣青年來到這裡以后,能夠了解大陸各個城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不僅可以為他們減少試錯成本,也能為福州積攢更多的人氣、更好的口碑。”(記者 唐蔚嬙 吳樺真 林榕昇)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