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國幸福河湖建設名單公布,福建這3條河流何以入選?

2024年06月13日11:52 |
小字號

日前,水利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2024年幸福河湖建設的通知文件,經省級推薦、水利部現場核查等環節,全國40條(個)河流(湖泊)入選2024年幸福河湖建設,福建省的武夷山西溪、莆田延壽溪、福州閩江北港等3條河流上榜。

福建水系發達,河湖密布,為什麼這三條河流被選中成為國家級幸福試點?

武夷山西溪:江河源頭區幸福河湖建設新探索

武夷山西溪。

武夷山西溪。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武夷山西溪發源於武夷山市洋庄鄉大安村黃連木山南麓,流經武夷山市的大安、小漿、洋庄、四渡、石雄街至武夷山城關北門匯入崇陽溪,干流長度43千米,流域面積407平方千米,流域涉及2個鄉鎮(街道),總人口8.17萬人。

武夷山擁有“三世遺”“兩公園”“萬裡茶道”起點等眾多美譽。西溪源頭位於武夷山市北部洋庄鄉大安村,地處全球“人與生物圈計劃保護網”成員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北部,自然狂野、山水奇趣、九寨溝之水、黃果樹之瀑、井岡山之紅、白水洋之趣兼而有之,由黃崗山大峽谷、龍歸源、泰平洋等6大景觀所構成,域內自然生態原始綺麗,又有“植物王國”“動物世界”“福建的九寨天堂”之稱。

多年來,武夷山市重視西溪的治理與保護工作。流域內干流和主要支流已建堤防(護岸)26余公裡,流域內水庫3座,重點鎮中心區域防洪能力達到10年一遇,為流域人民的生活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溪也是閩江源頭之一,生態本底良好,水質常年保持在Ⅰ∼Ⅱ類。依托此次入選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的契機,武夷山市將銜接相關規劃,以“詩畫武夷,秀美西溪”為建設主題,以“江河源頭區幸福河湖建設探索,世遺遺產地兩山轉化創新實踐”為定位,以“一廊、兩區、一系統”為總體布局開展幸福河湖建設,全面提升流域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莆田市延壽溪:從“安全”向“幸福”匯流

延壽溪。黃偉進攝

延壽溪。黃偉進攝

延壽溪別名南萩蘆溪、綬溪,源自莆田市仙游縣鐘山鎮北部,干流長度57千米,流域面積384平方千米,經九鯉湖流入莆田境內常太鎮的莒溪,最終和別的河流一起匯入莆田的“母親河”木蘭溪。

延壽溪主要流經莆田市仙游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上游仙游段主要為山區河道,分布國家AAAA九鯉湖風景區和九龍谷風景區﹔中游城廂段有莆田市“大水缸”東圳水庫,承擔著150萬城市人口的供水任務﹔下游荔城段、涵江段流經中心城區,人口集中,中心城區常住人口21萬人,人口密度1536人/平方千米。

延壽古橋。許金珊攝

延壽古橋。許金珊攝

莆田市重視延壽溪的治理與保護工作。多年來,流域內干流和主要支流已建蓄水工程30座,已開發水電站19處,已建小型引水工程90多處,上下游已建堤防/護岸工程防洪標准均為10年一遇,防山洪標准為20年一遇,排澇標准為20年一遇,為流域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隨著莆田安全河湖和幸福河湖的不間斷地迭代升級,延壽溪也從“安全”向“幸福”匯流。未來,莆田市還將立足“生態莆田、荔林水鄉、文化傳承”的概念,以幸福河湖保護與建設為切口,以“荔林水鄉,生態韻城”為主題,以荔林水鄉為特色,以莆仙風情為底蘊,在“河湖系統治理”“管護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區域發展”三大類幸福河湖建設項目上重點發力,著力打造“一河、一帶、一湖、一心”特色景觀,建成幸福河湖全國標杆,展現莆田水文化魅力,讓沿岸群眾切身感受到幸福河湖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推進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福州市閩江北港:文盛景美的國際化山水城市客廳

閩江北港。

閩江北港。福建省水利廳供圖

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倉山區時分南北兩支,屬於北側的被稱為閩江北港。台江區古稱“南台”,隸屬福建省福州市,地處閩江下游北港北岸,自古便是閩省各地商品運入省垣的集散中心。

閩江北港干流長度雖然隻有10.8千米,但水脈發達,與白馬河、光明港河、光明港一支河、達道河、三捷河、瀛洲河等6條內河連通,記錄著台江區發展的脈絡,承載著水與城的和諧共生。

近年來,福州市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讓閩江北港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依托優渥的水環境和美麗河湖建設成果,通過硬件提升、業態優化以及強化文商旅融合等手段,不斷推動文化、旅游、商業高質量發展融合,打造了文盛景美的國際化山水城市客廳“閩江之心”。沿線的濱江步行街、青年廣場、青年橋等已成為市民、游客的熱門打卡點。

在幸福河湖建設中,福州市堅持生態高顏值與發展高質量並行,強化綜合整治提升,用好歷史文化資源,用活“四台戲”“閩江游”等街區特色載體,聯合省、市有關部門,開展多元化文旅活動,充分彰顯台江地域文化特色,不斷提升“閩江之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彰顯有福之州的山水魅力、商業活力、人文內涵、現代氣息。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