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活”起來 文旅產業“火”起來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印象·媽祖》演出現場 劉海棟 攝
“天下之大,海水之處,皆是我愛的人們……”戴上AR眼鏡,穿越至虛空中的奇妙幻境,仿佛置身無垠大海,暢游浩瀚星空,炫酷新奇的場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由三湘印象旗下觀印象公司與莆田湄洲島管委會聯合打造,國內首個媽祖文化沉浸式體驗與情境行為相融合的大型文旅演藝作品《印象·媽祖》,在莆田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性會址如意劇場開演。作為“印象”系列演出的躍升之作,《印象·媽祖》將數字技術運用於傳統文化的創新呈現和傳承傳播領域,成為湄洲島文旅新名片。
今年,湄洲島依托當地文化、生態等旅游資源,先后推出《緣起湄洲》《印象·媽祖》《首見媽祖》等沉浸式文旅項目,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探索“旅游+演藝”新模式,催火地方文旅IP。
傳統文化“新”呈現
2004年的《印象·劉三姐》,開創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先河。其后《印象·麗江》《印象·大紅袍》《最憶是杭州》等“印象”系列作品,也深受市場認可和觀眾追捧,成為家喻戶曉的文旅品牌。
作為“印象”系列的第20部作品,《印象·媽祖》由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核心主創黃輝擔任總導演,演出時長66分鐘,以媽祖生平事跡為線索,通過數字科技與藝術創意的深度融合,演繹媽祖助人濟世的傳奇故事,探尋媽祖信俗的精神根源,弘揚“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參演的近百名演員分別來自全國17所專業藝術院校,不僅舞蹈功底扎實,還精通演唱、戲曲、武術等。
黃輝介紹,《印象·媽祖》融入“平行”概念,通過多重平行關系打破時空的局限,並運用大寫意手法帶來境象共生的感官體驗。
演出營造了一個平行於當下的時空幻境,28歲身殞那刻的林默穿越“時光之門”,與不同年齡的自己“平行”對話,詮釋如夢似幻的媽祖文化千年傳承歷程。舞台設計則從湄洲媽祖祖廟“重檐”建筑中汲取靈感,設置多層表演空間。整個舞台結構劃分為內區檐式舞台、中區甬道舞台和外區長型舞台三個部分,形成對媽祖祖廟建筑的藝術映射。
“這部蕩氣回腸的媽祖故事演藝,宛如一幅史詩畫卷,讓人流連忘返。”慕名而來的游客王先生說,自己來湄洲島旅游最大的目的,就是感受這裡的歷史韻味和文化積澱。《印象·媽祖》讓他對媽祖信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種千年傳承不息的精神寄托,體現了這片土地向海而生、立德大愛、濟世助人的優秀品質。
數字文旅正當時
《印象·媽祖》是一次科技與創意融合的絢麗綻放。演出中運用了XR、數控霧幕系統、數字吹紗矩陣、裸眼3D人屏互動、全息投影交互、仿生裝置等前沿“黑科技”手段,賦予媽祖文化前所未有的科技感、交互感和時代感。
“靈鏡”體驗是這部演藝作品的一大亮點,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將AR眼鏡體驗融入大型文旅演藝。觀眾戴上這款被稱為“靈鏡”的AR眼鏡,如同打開“跨次元”的任意門,可在虛擬的“靈境”與現實的舞台間自由穿越。通過“靈鏡”,不僅能欣賞到唯美震撼的舞台實景,還能徜徉在奇妙的虛擬幻境中,大海、船舶、星空,目之所及皆有場景,通過手勢交互還可以與舞台實時互動,亦真亦幻,獲得一種全新的沉浸式觀演體驗。
“這是一場集合光、影、舞、美、樂的藝術視聽盛宴,極具沖擊力和震撼力,真的不虛此行!”觀看完演出后,游客陳先生忍不住連連稱贊。
“看一次《印象·媽祖》,留一生媽祖‘印象’。”三湘印象總裁王盛說,今年適逢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名錄15周年,歷時一年精心創制打磨的《印象·媽祖》將數字科技與藝術創意融合,不僅是一場視聽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是對“立德、行善、大愛”媽祖精神的最好致敬與紀念。
此外,全球首場媽祖主題沉浸式數字光影秀《首見媽祖》也已落地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大戲樓,近期將揭開神秘面紗。該項目利用數字科技打造全球最大裸眼3D數字媽祖像,並通過五折幕投影、ALPD激光等技術講述媽祖傳奇故事,打造集文化、旅游、科技、美學於一體的沉浸式交互體驗空間。
如今,年輕人正成為文旅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文旅演藝也不再局限於“你演我看”,而是吸引游客沉浸式參與其中。在此背景下,政策對數字文旅的支持力度愈加明顯。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開展數字賦能文旅場景建設行動,積極發展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
“當下,以交互式3D、XR、AI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文化傳播、文旅消費等。”在莆田學院文傳學院副院長帥志強看來,作為媽祖故裡,莆田市要積極拓展數字文旅新賽道,進一步煥發媽祖文化的時代活力,讓媽祖文化“活”起來,推動文旅產業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記者 陳盛鐘 何金 通訊員 許雙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