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筑夢特區共成長 先行先試譜新篇

廈門農行工作人員走訪調研翔安南部新城A片區-兩岸融合發展創新園區,了解金融需求。
廈門農行堅守“三農”初心,推動金融賦能鄉村振興。
廈門農行舉辦“行長接待日”活動,與金融消費者面對面交流。
廈門農行工作人員送金融服務進廈門火炬高新區。
廈門農行工作人員為嘉賓介紹“金歲之家”智慧健康養老小屋提供的各項服務。
75年風雨兼程,75年砥礪奮進。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農業銀行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金融動力。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以下簡稱“廈門農行”)作為其中的一分子,45年來積極投身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為鷺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2022年廈門農行新一屆黨委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不斷加大金融投入,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廈門高質量發展,勠力同心書寫廈門農行“精品銀行 管理強行 平安農行”建設新篇章。
在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滾滾浪潮中,廈門農行牢記初心使命,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証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明確提出:恢復中國農業銀行,大力發展農村信貸事業。1979年底,廈門農行在改革開放春風中恢復成立,並於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對外辦公。廈門經濟特區於1980年批准設立。從那時起,廈門農行與廈門經濟特區同生共長。廈門農行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跨越,完成了從國家專業銀行到國有商業銀行、國家控股大型上市銀行直屬分行的一次次華麗蛻變。
廈門農行黨委書記、行長吳剛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該行將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總行黨委工作要求,守初心、擔使命、立新功、創未來,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農行力量。
發力科技金融 點燃科創發展強引擎
作為服務廈門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廈門農行不斷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服務煥“新”,率先在本地同業中成立科技型企業專業服務團隊,打造科技金融服務信息網,形成“分行-支行-網點”三級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產品上“新”,創新融資產品和股權顧問服務,形成“投貸服”一體化服務體系。成功落地廈門市首筆技術改造再貸款固貸,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總量位居國有四大行首位。推廣落地市委市政府惠企興企政策,市技術創新基金貸款市場份額穩居第一,為全市近9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農行方案”。
模式向“新”,打造科創企業金融生態圈和銀政企互動“朋友圈”。推動在廈設立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銀行系”市場化股權投資基金。依托總分行聯動,舉辦科創股權投資論壇,探索實踐“商行+投行”助力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深化綠色金融 激活低碳轉型新動能
發放全市首筆基礎設施基金項目配套融資貸款、首筆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業務﹔為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華夏電力等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參與水環境治理,先后服務廈門市政水環境有限公司高崎、洪塘、內田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服務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6號線建設,打通綠色出行“最后一公裡”﹔服務新型動力電池、新型儲能設備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攜手能源行業快速轉型逐“綠”……
廈門農行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為主線,全面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綠色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推動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等協調發展。
廈門農行還建成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創新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開啟“農業碳匯+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新機制,並成功將該模式復制到寧夏,描繪閩寧協作綠色發展“新畫卷”。
深耕普惠金融 描繪品質生活新藍圖
廈門農行堅持“金融為民”,積極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效能,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助力增進民生福祉,普惠貸款總量多年來保持同業領先。
該行深化銀政合作,推動各項增信基金及優惠政策落地落細,出台支持小微企業的“敢貸願貸能貸會貸”24條措施並形成長效機制,四大行中首家落地自營供應鏈票據產品“融通e票”,落地我市首筆“地方版”批量融資擔保業務“鷺擔易貸”,與市科技局聯合推出我市首支國家級高企專屬定制化普惠產品“國高貸”。
不斷夯實個人客戶基礎,率先推出“房貸帶押過戶”“商戶e貸”等融資服務,以及“品質生活探享家”“鷺享惠·智慧商圈”“鷺e行”“超級農行日”等消費金融品牌服務。打造“暖心”“齊心”“匠心”三大新市民客群服務體系,助力新市民安居樂業。同時,成立分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完成首階段全周期智慧型消保體系建設,消保監管評價實現得分和排名的“雙提升”。
完善養老金融 適老化服務持續升級
近期,全國首家“金歲之家”智慧健康養老小屋在廈門農行揭牌。去年以來,該行全面開啟“金歲之家”適老化服務,構建特色化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打造“適老化”特色服務網點、提煉“五心”服務理念、建設“農銀金歲文化基地”等,用心服務老年客群。
該行積極探索養老產業經營模式,與廈門市民政局合作打造養老機構資金監管平台,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質押金在線監管、養老服務機構托管賬戶管理﹔持續推進社保卡業務,運用自有新一代智慧養老雲平台,定制養老金融專屬服務方案﹔立足本地特色,推出“被征地居民養老貸”﹔結合“智慧商圈”建設開展異業合作,提供老年客群增值服務和專屬權益。
廈門農行還在分行營業部、東浦支行、鬆柏支行、思明支行營業部等打造“適老化”特色網點,以一系列便捷暖心的金融服務,以及文藝沙龍、金融消保和敬老服務,陪伴老年客群樂享生活。
推進數字金融 重塑智能化服務模式
廈門農行持續推進數字金融發展,建設分行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組建數字化專營團隊,強化網點“五大中心”建設,打造線上化、平台化的產品體系和服務架構,推動金融服務智能化轉型。
圍繞市民高頻生活場景,該行推出“鷺享惠”智慧商圈,目前入駐商戶門店近3000家,交易金額近5000萬元。聯動政企打造多場主題消費場景活動,助力興企惠民、提振消費。建設便捷優惠的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數字人民幣用戶近25萬人、交易量超200萬筆。
充分運用科技賦能反詐工作,成立“反洗錢和反詐”業務領域團隊及“數據分析”科技團隊,人行反洗錢專項評價得分位居國有四大行第一,被廈門市授予“履行反詐主體責任成效突出單位”。自主研發的“賬戶智能監測管控平台”,榮獲“第三屆廈門市金融科技優秀項目”一等獎。在2024年福建省金融系統支付業務知識技能競賽中,獲方案賽一等獎。信用風險防控能力顯著提升,資產質量居系統內較優水平,連續多年未發生案件和重大風險事件。
聚焦
服務重點項目 助推特區建設 提質提速
今年3月,中國農業銀行與廈門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秉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理念,廈門農行全力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積極推動協議內容落地,為廈門高質量發展輸入金融動力。
該行把推動重大項目落地作為金融服務“一號工程”,成功牽頭組建廈門近年來總投資最大的天馬柔性AMOLED項目銀團貸款和天馬光電子8.6代顯示屏項目銀團貸款,貸款份額居同業第一。同時,大力支持全市綜合改革試點、對接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廈門自貿片區等廈門市“國家級戰略平台”。
緊跟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廈門農行積極融入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和“蘇頌工程”,在近三年廈門總投資超20億元的新招商工業類項目中,有14個與廈門農行開展合作。該行還聯動總行加大地方債承銷力度,承銷政府地方債總量居同業前列。
此外,廈門農行高度重視對台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助力廈門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和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區、引領區。出台對台金融服務管理辦法,發布“台胞客戶壹私行專屬服務方案”,打造對台特色服務支行,推動總行遠程銀行中心設立閩南話客戶服務專線,台企信貸支持力度居同業前列。
堅守“三農”初心 書寫鄉村振興 “農行答卷”
廈門農行推動金融賦能鄉村振興,全力服務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美鄉村建設、數字農村場景建設、農民創業致富等重點領域,連續三年在廈門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
優機制,該行積極推進“財政+金融”模式落地,與市農業農村局、島外各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市農業農村局獨家共建“廈門市集體資產管理平台”。牽頭成立廈門市“金融支農聯盟”,致力於探索金融支農路徑。
興產業,該行組合運用“糧農e貸”等產品,為種子育苗、大棚建設提供信貸資金。上線“惠農e貸”“胡蘿卜貸”等特色產品,助力“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
美鄉村,該行首創“江村模式”,落地全市首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建設項目貸款,累計為各類村居建設項目提供授信支持超8億元﹔支持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浦頭村風情街項目提供環境整治提升貸款。
富農民,該行在城市行中首家落地全系列農戶專項產品,向六千多戶發放“被征地居民養老貸”。在同安區軍營村等地開設“金穗惠農通”服務點,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最后一公裡”。
點擊
持續改革創新 探索開創性舉措
45年來,廈門農行持續改革創新,不斷先行先試,在諸多領域探索出一系列開創性舉措,從在系統率先推行“全行辦外匯”,到成立全國第一家市級聯社﹔從承建營運金交所廈門唯一指定倉庫,到設立全市首家“金穗惠農通”服務點﹔從同業首創“金鑰匙”住房自助循環貸,到成功落地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創新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廈門農行人用一次次“率先”和“首創”演奏出金融改革創新的多彩音符。(文/記者 陳本美 通訊員 毛偉 圖/廈門農行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