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賣小哥感受家的溫暖” 廈門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社區便民服務點揭牌

人民網廈門10月15日電 (記者張萌、陳博)“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用餐8折”“提供手機充電、免費飲水等暖心服務”……15日,廈門市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社區便民服務點揭牌,讓周邊外賣騎手、快遞員等人群在忙碌之余感受到家的溫暖。
揭牌儀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據悉,此次揭牌便民服務點——思明區嘉蓮街道長青社區食堂於今年6月開業運營。其集用餐、學習、休閑、活動等為一體,可容納40余人同時用餐。同時,根據個人喜好、營養需求採取稱重計費、刷臉的方式結算,每日供應12至14道家常菜品。
“針對老年人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特殊群體,專門推出了就餐8折的優惠政策。”嘉蓮街道長青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食堂採用中央廚房集中配餐模式,提供口味鮮美、符合大眾口味和健康需求的膳食。在此基礎上,還將根據節日推出粽子、湯圓等特色食品,以及閩南特色小點及沙茶面、蝦面等,滿足就餐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32萬人,其中配送和快遞騎手約10.6萬人,網約車約15.4萬人。而此次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與嘉蓮街道長青社區食堂通過開展合作共建,共享社會便民資源,讓社區食堂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服務,提供就餐休憩場所、餐費打折的暖心服務,也為該市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開辟了新方式。
尤值一提的是,近年來,廈門市高度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先后出台了《廈門市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成立全省首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率先全省推出專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傷害險、加快建設全國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信息化服務平台等,通過打造“一個機制、一個中心、一個保險、一個系統”,全面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成熟一個,推出一個,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入到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的隊伍中來。”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社區便民服務點揭牌為契機,持續探索形成具有廈門特色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模式,以不斷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