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敢想、敢闖、敢試、敢冒”精神 福州長樂區政府工作劃出重點
12月27日,福州市長樂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區長廖海軍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25年重點做好的四個方面工作,表示要弘揚“敢想、敢闖、敢試、敢冒”精神,努力以深化改革的新作為,奮力打開改革發展的新天地,加快建設繁榮、富裕、文明、開放的現代化新興港口城市。
會議現場。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長樂區區長廖海軍作政府工作報告。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奮力爭當高質量發展先行者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繼續承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加速推進AI算力中心、萬P算力城市建設,引進落地數據應用、場景開放等公司,用好公共數據監管開放、數字服務出口等試點權限,拓展“港數閩存閩算”等數據跨境業務,建設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集散中心,打造全省數字應用第一區。做優做強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加速沐曦集成電路等重點項目落地,重點打造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航空產業園等承載區,引導形成更大規模新興產業集聚。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新增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200家以上,壯大總部經濟、平台經濟,力爭實現平台企業納統銷售額達1800億元。
激發產業升級內生力。深化“數字·綠色”技改,支持更多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完成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113家,推動大東海高端精品鋼鐵、錦逸新材料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新增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
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台。林雙偉攝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力。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壯大耐心資本。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揮產業基金促進創新轉化作用,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面向產業需求協同攻關。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1至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
提升人才核心競爭力。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發力,健全升級多元化“1+1+N”人才政策體系,科學優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推進長樂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立足域內優勢產業,鼓勵設置數字經濟等關聯專業,引導龍頭企業、重點園區與高校院所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做好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等眾創空間服務保障工作,發揮福州新區(長樂)人才港等平台引才作用,開展“好年華 聚福州”系列引才實踐活動,打響“長聚英才 樂贏未來”品牌。
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奮勇爭先,奮力爭創改革開放引領地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綱要。健全完善專班機制,持續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深入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動,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做大做優國資國企。深化“財政+部門+國企+金融+民企”運作模式,探索財政體制改革新路徑。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完善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模式。堅持全員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落地重點項目52個以上。深化民生領域改革,搭建區域信息化集成平台,提升醫療信息化水平,深化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探索推進初小銜接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
暢通對外開放通道。提速機場二期、濱海高速公路、機場第二高速、地鐵6號線東調段和F2、F3高鐵進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優化地鐵、高鐵及F1濱海快線公共交通接駁,實現F1濱海快線開通試運營。加快鬆下港區重點泊位、航道疏浚和疏港路建設,優化區域物流運輸交通結構,打造覆蓋更廣、功能更完善的空港海港集疏運體系。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釋放外資外貿活力。搶抓自貿區擴區等發展契機,推動新博研橋等7個重點外資項目建設,大力引進外商獨資醫院,推進綜保區招商對接、封關運作。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培育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儲、保稅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聚焦15家重點出口企業,強化政策扶持和服務保障,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等貿易對接,著力發展更高水平的外向型經濟。
深化兩岸交流交往。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優化台胞台企專窗服務機制,推動對台職業技能資格採信採認工作。推進對台工業承載區、兩岸體育文化融合示范區等協作項目建設,推動設立台灣人才驛站,建設台灣青年創業基地,打造承接台灣產業資源、資金、人才、技術溢出“第一站”。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奮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幸福地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全力推動片區綜合開發,深化智慧城市建設,智能網聯交通基礎設施全面進入試點。加快提升城鄉建設品質,推動首佔營前片區全面城市化,啟動瀛洲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20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加快實施總投資2.2億元的“城市大管家”項目,著力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閩江口、董奉山等五大片區鄉村振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動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經濟模式,培育壯大青山龍眼、長樂冰飯、漳港海蚌等特色品牌,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開展村庄清潔“六清一改”行動,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動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不斷完善數字鄉村平台,推進農業農村向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健康長樂”建設,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際醫療健康產業片區建設為重點,加快省腫瘤醫院濱海院區、醫療衛生補短板等項目建設。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動4家縣域醫療次中心、3家重點中心衛生院建設,推動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扎實推進“教育強區”建設,建成投用十九中濱海校區,加快長樂職專二期等項目進度,推進長樂四中高中部復辦,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老舊小區養老服務有效途徑,擴大普惠養老服務。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開展特色城鄉社區治理典范建設,加快推進18個鎮街社工站建設,打造“15分鐘幸福生活圈”。推動數字政府建設,落實“數字長樂”專項規劃,構建“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數治體系,共享數字化成果集成應用。建設韌性城市,加強消防、禁毒、建筑施工、漁業船舶、道路交通、旅游休閑等領域安全管理,嚴防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和應急物資保障水平,新建應急避災場所6個,推進基層應急救援站建設。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落實援企穩崗各項政策,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1.5萬個,新增城鎮就業4000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引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序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培育長樂特色的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加快推動醫養康養等新業態深度融合,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長樂(者)食堂建設。積極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完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機制。推進社會救助規范化建設,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長樂新形象上久久為功,奮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
深挖文化富礦。深入挖掘海絲文化、海防文化、和羹文化等內涵,用好龍舟文化、民俗踩街、長樂鄉宴等特色文化資源,推進陳振龍、林慎思等文史名人研究,提升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修繕並活化利用九頭馬古民居等多處重點文物建筑,改造提升江田鎮三溪村、潭頭鎮二劉村等歷史文化名村,持續做好南陽省委舊址史跡陳列館、長樂革命史館管理維護及提升工作。探索建立優秀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精心打造“長樂大舞台 大家‘藝’起來”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深化“親情中華”等僑聯文化品牌活動,以文化凝聚僑心。
潭頭鎮二劉村。陳銘清攝
打響文旅品牌。高標准推進“景城一體化”建設,實施洞江湖公園等6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謀劃冰心祖居修復等6個項目。以爭創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為抓手,支持東湖、三營澳等發展夜色經濟,推進和平街、下沙海濱度假村等招商運營,推動猴嶼洞天岩、梅花古城分別申報國家4A級、3A級旅游景區,力爭全年旅游人數突破750萬人次,游客旅游消費突破75億元。
擦亮發展底色。抓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把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解決好。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持“河長日”“河湖長制”“林長制”,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讓長樂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分領域分行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實施燃煤鍋爐淘汰改燃等項目工程。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長樂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