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薌城:深化仲裁調解機制改革 搭建人社服務新矩陣
近年來,漳州市薌城區人社局著力探索以服務大局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多元服務為重點的仲裁調解新模式,構建融合化解、綜合保護、高效化解“大格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巡回法庭”被列為漳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設立漳州市首個涉台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聯絡站被福建省人社廳肯定推廣。
2024年以來,薌城區人社局成功調解勞動仲裁爭議案件203件,累計為勞動者討回勞動報酬、爭取經濟補償金、獲得工傷賠償等約1900萬元,案外調解勞動糾紛283件、調解率達100%。
以服務大局為核心,實現融合化解雙提升
構建薌台融合勞動爭議化解機制,營造台胞來薌城就業創業的良好營商環境。
一是打造薌台勞動爭議化解新標杆。主動加強與涉台企業溝通交流,聚焦融合發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充分發揮薌台同根同源、緊密相連的地域優勢,成立漳州市首個涉台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聯絡站,將聯絡站設在台企,推進勞動爭議調解關口前置、服務前移,為台企業和台胞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的仲裁調解服務。2024年以來,累計為50余名台胞提供涉台糾紛調解和政策咨詢服務。
二是轉換在薌台胞化解糾紛新角色。積極探索“讓台胞服務台胞”的模式,堅持遵循自願申請、擇優選拔的原則,鼓勵符合條件的優秀台胞加入調解員隊伍,共選評吸納2名台胞擔任涉台調解員,參與涉台勞資糾紛的調解疏導,更好地以“同鄉之情、同業之誼”喚起共鳴、緩和沖突。截至目前,台胞調解員參與成功調解涉台勞動爭議案件4起,涉及金額40萬元。
三是推行“勞動維權+就業幫扶”新模式。推動勞動仲裁與就業服務相銜接,依托“零工市場”“零工驛站”“就業夜市”等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平台,為在調解仲裁或監察維權過程中,處於失業狀態且有就業意願的台胞、有招工需求的台企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推動台企精准招工,讓失業者盡快就業。2024年以來開展招聘活動51場,提供就業崗位1.5萬余個,為台企成功招錄員工150余名。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展現綜合保護新格局
聚焦“民之大事”,暢通“全鏈條”高效服務,深化仲裁調解制度建設,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護航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立“一站式 薪企航”工作機制。同薌城區人民檢察院、薌城區人民法院建立“一站式 薪企航”聯動機制,構建聯系會商、線索雙向移送、協同維權、行政執行協同監督、聯合聽証、協同普法、品牌培育等勞資糾紛化解一體化制度,“裁檢審”良性互動推進“支持起訴+多元解紛”協作規范化、制度化開展,跨前一步共同將勞資糾紛預防於未發、化解在訴前。聯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累計為勞動者追回報酬74.98萬元,轄區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在訴前化解率達80%。
二是設立“巡回法庭”。充分發揮“仲裁院+法院”職能,變“勞動仲裁—訴訟審判”串聯模式為“勞動仲裁+訴訟審判”並聯模式,聯合薌城區人民法院創新成立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在福建省率先將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進駐人社部門。“巡回法庭”承擔訴前調解、裁審銜接、巡回審判等職能,切實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協同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00余件,仲裁終結率達到100%,切實將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解決在仲裁環節。
三是成立“局長調解工作室”。進一步提升調解公信力,成立由區人社局領導班子成員組成的“局長調解工作室”調解員隊伍。區人社局領導班子通過自主學習、業務培訓、案例研討、庭審觀摩等方式提升調解業務能力,同時依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局長調解工作室”調解員輪流定期到仲裁院現場辦公,依法調處各類勞動人事爭議糾紛。自“局長調解工作室”開展工作以來,通過該工作室成功調解勞動仲裁案件22起,結案金額180萬元。
以多元服務為重點,展現高效化解新“楓”貌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新型“楓橋”向仲裁調解工作重點領域延伸,推進勞動爭議糾紛化解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一是突出源頭預防。強化“產業鏈+調解組織”建設,圍繞轄區工業產業園區布局,把仲裁庭“搬”進矛盾糾紛源頭的工業園區,為園區企業、職工勞動爭議提供“家門口”的人社服務,推動就近、從快解決勞動糾紛,實現“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園區,矛盾不上交”,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消滅在萌芽狀態。“園區楓橋仲裁庭”累計為園區企業職工追回勞動報酬21.34萬元。
二是突出鎮街聯動。不斷健全多元調解組織,縱向貫通區、鎮街二級調解,成立10個鎮街調解組織,配備30名調解員,入駐8個“互聯網+調解”平台,定期同鎮街分析研判勞動關系形式,通過該平台辦理調解案件584件。強化智慧賦能基層調解,充分運用勞動監測預警大數據平台,聯合鎮街對企業和在建工程項目的隱患進行監測和預警,加大日常監督巡查力度。
三是突出“調普1+1”模式。堅持“我調解、我普法”模式,做到調前講法、調中明法、調后析法,實現1+1>2的效果。區人社局領導班子帶隊深入重點企業及隱患企業問診把脈40余次,以規范用工關系、保障工資發放、提供勞動保護等方面為重點,通過與企業面對面互動交流,釋理明法,為企業提出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20余條,切實提升企業防范和化解勞動用工風險的能力。(蘇海森 童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