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家門口就能沉浸式享受“詩與遠方”  廈門有機融合生態發展與民生改善增福祉

余乃鎏 陳博
2024年12月30日14: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冬日暖陽下,近處是音樂廣場及風光旖旎的環島路,遠處是廣闊無垠的大海,極目遠眺,海天相接水茫茫……在臨近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天泉步道廣場的環形步道,看著眼前的美景,不少市民游客紛紛駐足,沉浸其中。

“太美了。”一對來自東北的夫婦,一邊不亦樂乎地拍著“與大海同框”照片,一邊贊不絕口,“風景美不勝收,真是不虛此行。”

“每到夏天的傍晚時分,這個‘網紅’打卡點的市民游客便人山人海……”行至這對東北夫婦的留影處,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李志欽說,這裡是觀看夕陽晚霞美景的絕佳地點。

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臨近環島路起點的一處網紅打卡點。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臨近環島路起點的一處“網紅”打卡點。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近日,以“年終歲首話發展”為主題的“央媒話廈門”第四季度採訪活動舉行。山海健康步道是廈門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而林海線是採風團此行的重要點位之一。一行人步行在林海線盼歸塔至天泉步道廣場段,途經多個網紅景點,領略獨特的山海風光,了解廈門山海健康步道的建設情況,實地體驗其給市民游客帶來的民生福祉。

近年來,廈門市將健康步道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為民辦實事項目重點推進,致力於依托全市卓越的自然景觀資源,將生態發展和民生改善有機融合,展現山、林、海、湖的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便民生活方式,建設健康休閑、親近自然、通山連海的城市生態步行空間,以真正實現“生態高顏值、民生高福祉”,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

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健康步道系統創建工作計劃,該市規劃建設“一環一帶多走廊”的健康步道系統,全市主干路線約500公裡。其中,島內分布濱海步道、雲海線、林海線及筼筜湖、湖邊水庫、五緣灣等環湖步道,基本形成“一環三水一橫一縱”的步道格局﹔島外則分布濱海浪漫線、東西溪、過芸溪、埭頭溪步道等。

截至目前,全市健康步道系統主干線已建成295公裡。作為本島健康步道系統的主干路線,已先后建成投用的雲海線、林海線,全長約54公裡,基本實現城市生態化、山林花園化、景觀一體化、步道人文化,形成城景互融、活力生態的環境格局。

工作人員介紹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建設情況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工作人員向採訪團介紹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建設情況等。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經過6年的深耕,現已打造成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城鎮型綠道,它在綠色出行、提升民生福祉及城市品質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總工陳締欣介紹,廈門山海健康步道雲海線、林海線,在2024年年初獲評“2023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9月獲得國際市政工程協會卓越獎,而此前因一些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典型工程案例,獲得大美中國無障礙好設計獎等榮譽。

這得益於整個步道建設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在規劃、選址、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宜居和人的需要這一尺度。如,在規劃選址方面,既考慮山林和水體的連接、景區景點的連接,又考慮商業區和居民區的銜接,以方便市民群眾休閑健身﹔在坡度設計方面,“全程無障礙”深受各年齡人群喜愛﹔在設計施工方面,盡可能減少對林地的破壞,還結合地形地勢因地制宜,把一些景觀節點充分改造為網紅景點﹔在管理方面,採用AR的互動、AI的自動識別及全息光感技術,讓市民游客有更好的體驗感並保証管理安全……

廈門山海步道景區管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為滿足市民游客的不同出行需求,步道沿線還設置了各式便民服務設施,如便民服務點、愛心驛站、母嬰室和應急小型車輛、AED等。

工作人員演示林海線上的AR互動體驗。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工作人員演示林海線上的AR互動體驗。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都擁有自然之美,讓市民游客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李志欽介紹,山海健康步道深受市民游客青睞,僅林海線建成投用第一天就迎來了17萬人次“嘗鮮”。目前,工作日日均接待四五萬人次,周末節假日達七八萬人次﹔廈門山海健康步道(雲海線、林海線)全年接待游客超1600萬人次,投用至今,已先后接待客流7820萬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450場次考察參觀團隊約7200人次對該步道進行了考察。

接下來,廈門市政園林部門等還將持續推動健康步道建設,島內推動花海線、望海線建設,提升濱海步道及打通斷點,進一步完善“一環三水兩橫兩縱”結構﹔島外加快濱海浪漫線建設,推動后溪、九溪等溪畔步道,蔡尖尾山、河南山、同安通山連海、香山至西岩山等山海步道建設,並加強現狀步道條件提升,形成全市“一環一帶多走廊”結構。

廈門筼筜湖白鷺洲公園。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廈門筼筜湖白鷺洲公園。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其實,山海健康步道建設只是廈門將生態發展和民生改善有機融合、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高素質高顏值城市,全市公園的建設及功能提升等,也讓廣大市民群眾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市新增口袋公園20個、改造公園60個﹔全市現有公園313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1平方米,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因地制宜在南湖公園、仙岳公園等25個公園設置41處大眾泡茶點,供市民游客使用。

與此同時,在2023年啟動園林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基礎上,繼續在海灣公園、馬鑾灣帶狀公園等推動開放共享﹔推進“公園+適兒化”“園林+健身”,全市有143個公園設置適兒化設施(其中今年新增62個),有124個公園設置體育健身設施149處﹔繼2023年推出“茶桌仔”大眾泡茶點后,今年陸續推出更多新業態、新體驗、新場景。

市民游客漫步近期剛投用的筼筜湖健身步道二期。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市民游客漫步近期剛投用的筼筜湖健身步道二期。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公園不僅是老年人的健身房、孩子們的游樂園,還成為年輕人散散‘班味’的‘快充站’……”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廈門市一直致力於有機融合生態發展與民生改善增福祉,特別是今年以來,圍繞群眾對高品質人居環境的新期待新需求,全市進一步優化公園軟硬件,市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詩與遠方”的詩意與愜意。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