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三明:“法”潤少年心,“情”暖成長路

葉青卿 楊灝昱
2024年12月31日11:4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來,進來看看!”“水晶燒麥、金包銀、蒸餃,現包現做!”……

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高速出口附近的沙縣小吃城,老板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小吃城裡不僅有熱氣騰騰的各式沙縣小吃,還有一家由當地政府開辦的沙縣小吃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培訓中心)。

歲末年初,新一期培訓班很快就要開班了,三明市沙縣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家庭少年審判庭)副庭長石音音向培訓中心要了個“名額”。

法官們走訪沙縣小吃培訓中心。人民網 楊灝昱攝

法官們走訪沙縣小吃培訓中心。人民網 楊灝昱攝

“這幾年,我們和法院經常‘打配合’。”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培訓辦副主任俞子彥說。

“打配合”,指的是沙縣區依托其小吃產業鏈,創新小吃創業培訓模式,為非監禁刑失足少年鋪設就業之路。

“他們可能在學校是‘小霸王’,但‘混社會’可就沒那麼容易。”石音音談起這些“附條件緩刑”的未成年人,又生氣又心疼,“還是要學一門手藝。”

法槌起落,是懲戒更是救贖。

2024年年初,17歲的小林(化名)被判緩刑后,被沙縣司法局接收為社區矯正對象。對於法院來說,此案已了,但作為主審法官,石音音在結案后仍四處奔走。

“石法官找到我們,給小林報了班。”多年的工作默契,俞子彥在培訓中很關注小林的一舉一動,及時反饋給石音音。據了解,培訓合格后,培訓中心不僅會為未成年矯正人員頒發結業証,沙縣小吃同業公會還定期向他們免費提供各地沙縣小吃店轉租、盤店等創業信息。

“少年審判與普通成人審判非常不同。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人格不穩定,可塑性強。”從事多年少年審判工作的石音音認為,失足少年亦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培訓結束后,小林成功就業,依然與石音音保持聯系。11月初的一天,石音音收到了小林的消息:“錢還完了。”原來,小林通過自己的雙手還清了4萬元的債務。

“我們很高興看到學員能夠成功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這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救贖,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俞子彥也為小林感到高興。據統計,源自2011年的“沙縣小吃職業技能培訓附條件緩刑模式”已累計培訓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18人。

“其實少年審判工作不僅需要法律專業知識,更需要‘情懷’,是幾代法官對這項工作的努力和傳承。”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三明中院)少年與家事審判庭庭長黃濤如是說。

用法律的力量,為少年的錯誤畫上句號,用溫情的感化,為他們翻開人生新篇。

自1988年起,三明中院設立了全國首批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合議庭”,率先探索輕罪犯罪記錄消滅封存制度、附條件緩刑、社會觀護等特色制度。針對認罪態度較好、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人,積極推行寓教於審、審教結合的少年審判工作機制,為提升緩刑改造效果,出台《關於對未成年人案件實行附條件緩刑制度的暫行規定》。

“這個規定明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依據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家庭關系、悔罪態度等,結合社會調查結果,有針對性地在裁判文書主文部分對緩刑考察內容進行明確,所附條件包括參加技能培訓、繼續回校學習、從事義工勞動、接受心理治療和家庭教育等,對其宣告既有教育性又有懲罰性的緩刑考察內容。”黃濤介紹,這項工作需要聯合司法、勞動保障、學校等單位,協同做好跟蹤回訪和幫扶教育。2016年,“附條件緩刑工作機制”獲評全國少年審判“十大創新事例”。

從個案的細致入微到體系的逐步完善,法官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讓法律的溫度觸手可及。

法官開庭審理案件。尤溪縣人民法院供圖

法官開庭審理案件。尤溪縣人民法院供圖

“但凡和未成年人有關的案子,都在我們庭辦理。”三明市尤溪縣人民法院負責家事少年審判的法官張宏說,“一些涉及未成年人權益的婚姻家事案件,或者未成年人權益受到侵犯的案件,都由我們辦。”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本緣情,如何平衡情與法,如何考量利與義,是少年庭的法官們尤其要“拿捏”的工作法則。

“幾乎每一個坎坷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當張宏談及尤溪當地一起拐賣兒童的案子,幾度哽咽。

2023年4月,尤溪警方解救了一名被親生母親、祖父販賣的幼兒小方(化名)。母親、祖父被判刑后,小方的父親又因涉另一起刑事犯罪被採取強制措施,祖母已去世,年邁的外祖父母以及阿姨都表示無力撫養小方和他的兩個妹妹。

“如果僅僅是拐賣兒童案件,那小方的媽媽羅某被判刑后,就結案了。”張宏說,“但三個孩子無人撫養,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隨即,尤溪縣人民法院聯合尤溪縣民政局啟動提前介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機制。

“提前介入,意味著孩子們無人照顧的時間就縮短了。”當時就職於尤溪縣社會福利院的劉海燕說,如果沒有法院提前介入,那由孩子所在村的村委會逐級上報再辦理相關手續,期間就有一段“空窗期”,孩子們將面臨無人撫養的可能。

經過相關法律程序,小方的父母被撤銷監護權后,小方與他的兩個妹妹由尤溪縣社會福利院暫時代為監護,直到孩子們被符合條件的家庭領養。

法官到三明市第十六中學開展法治講座。三明中院供圖

法官到三明市第十六中學開展法治講座。三明中院供圖

“單靠我們法院自身力量,遠遠不夠。”張宏表示,“我們還聘請了心理輔導員、家庭調查員,以及擅長調解的女性家事特邀調解員,他們充當家庭糾紛中的‘和事佬’,用智慧和愛心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

家事審判,是在法理的天平上添注人性的砝碼。近年來,尤溪縣人民法院攜手縣婦聯、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編織”的家事矛盾糾紛“化解之網”日益堅固,不僅守護著孩子們成長,更讓孩子們能在愛與法的庇護下,向著未來勇敢奔跑。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是三明中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縮影。近年來,三明中院認真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充分整合自身資源,同時,有效鏈接社會資源,不斷匯聚司法和社會力量,為未成年人提供綜合全面保護,撐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綠蔭”。為從源頭關愛未成年人,三明中院與民政、婦聯攜手,編制《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手冊》,在婚姻登記、離婚輔導中發放,同時,針對監護缺失的家庭,主動發出家庭教育督促令,織密家庭保護的法網。

少年審判,是為迷途的青春找回正確航向。2024年9月,三明中院與司法局聯手,在三明市專門學校——三明市第十六中學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設立校內“模擬法庭”,提供法治劇本、普法案例等,讓青少年在體驗中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

面對市區與農村法治教育的差異,三明中院與共青團三明市委共創“紅領巾法治課堂”,將法治教育延伸至鄉村,提升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法治素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要像呵護花朵一樣,守護少年的未來,讓法律的陽光溫暖他們的成長之路。”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建章表示,下一步,三明中院將繼續深化與各部門的合作,加強社會化支撐體系建設,推動未成年人保護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同時,將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方法在未成年人審判中的應用,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方式,守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