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嘉庚故裡”煥新家園畫卷  廈門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諧幸福現代化社區

余乃鎏 陳博
2024年12月31日11: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嘉庚精神”赤誠感召下的一群教育事業家雕像栩栩如生﹔新改造而成的“清風池”,石板上刻著的嘉庚先生語錄言語諄諄﹔過道的牆面上,嘉庚先生一些生平畫面宛然再現﹔翻新開放的“陳嘉庚先生故居”,歷經新建、毀損、重修、翻新的百年變遷……

這裡是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潯江社區大社,是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故裡,也是享譽全國的集美學村的發源地。得益於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這個村社裡咖啡香與古早味相遇,文藝與煙火氣共存,濃濃的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扑面而來,儼然已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旅游觀光、商業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採風團來到集美大社探訪。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採風團來到集美大社探訪。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近日,以“年終歲首話發展”為主題的“央媒話廈門”第四季度集中採訪活動舉行。期間,採風團一行深入集美大社,實地感受嘉庚人文賦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矚目成效: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又實現現代化發展。

“之所以叫大社,因為這裡以前是大村社,人口密集,還出了大人物陳嘉庚先生……”在“大社”牌樓下,集美區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一級調研員吳吉堂解釋說,集美大社這個閩南僑鄉漁村有700多年歷史,人文底蘊深厚,近現代以來,涌現出了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一批華僑世家,形成一部濃縮的華僑報國史詩。他們回報桑梓故園、捐資教育興學、為抗日救亡慷慨解囊……“在這片熱土,陳嘉庚先生以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精神,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嘉庚精神感召下的教育事業家雕像。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嘉庚精神感召下的教育事業家雕像。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走進集美大社,採風團目之所及是一個古老與現代交錯、傳統文化和新潮文藝交融的空間。這裡,有紅磚牆的庄重與熱烈,燕尾脊的靈動與優美,西洋柱的異域風情,隨處可見閩南傳統建筑與南洋風格的交融之美﹔這裡,古老的民居牆面布滿色彩鮮艷、風格各異的大型涂鴉,小巷遍布著由傳統大厝和番仔樓改建而成的西餐廳、面包店、咖啡館、甜品店等。

“大社這個地方蠻有意思……”小巷裡,一家名為“別豆糖水”店鋪的主理人盧思洋畢業於集美大學,選擇在此創業,正是看中大社濃厚的人文氛圍和優良的環境配套。他介紹,隨著大社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推進,這裡的環境大大改善,“人流比以前大”,吸引了越來越多新潮、文藝新商家入駐。

集美大社現存不少閩南特色建筑。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集美大社現存不少閩南特色建筑。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大社創業,光咖啡廳就開了近30家。”集美大社商業聯盟理事會負責人十年前在大社開了第一家餐廳,此后見証著大社愈來愈濃厚的煙火氣,“聯盟現有近70家會員商家,鏈接、共享發展資源,引導商家誠信經營、加強合作,致力於在大社打造餐飲、民宿、文創、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

這些變化,得益於近年來開展的城中村改造。特別是去年以來,集美街道按照廈門市委市政府、集美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堅持以嘉庚精神、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賦能大社等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在大力實施市政、道路、環境、安全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的同時,注重傳承、弘揚嘉庚、學村、僑鄉、漁村、南音等本地特色文化,堅持用文化藝術的理念賦能美食、美妝、美好設計、美妙視聽、美滿身心等五美產業發展,用心用情做好養老、托育、健康、課后“社區四件事”。

集美大社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出新潮店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集美大社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開起新潮店面。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在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中,集美大社不斷優化公共空間、加速產業提升。目前,除了大力培育發展“五美”產業,還探索“文化+”“藝術+”經營模式,通過招商引資,以文化賦能、藝術助力推動產業替代、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涌現出一批文創、美妝、設計等新業態﹔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吸引了不少藝術家、設計工作者入駐,一批攝影、陶藝等工作室開業,為古老的街區帶來清新的藝術氣息,並日益形成大社“藝術家部落”的雛形。

“經過治理,大社面貌煥然一新。”集美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居環境全面優化、頭頂空間更敞亮,街巷的牆面更文藝、路邊的店面更新潮,基礎設施更完善、公共服務更便捷,大社已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和諧幸福的現代化家園,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很大提升,成為遠者來、近者悅、觀者爽的家園。

翻新的陳嘉庚先生故居向公眾開放。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翻新的陳嘉庚故居向公眾開放。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其實,煥新蝶變的大社幸福畫卷,是集美區乃至廈門市致力通過城中村治理改造,打造宜居、宜業、和諧、幸福的現代化社區的生動寫照……新近出爐的集美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集美努力“向美而行”,城鄉風貌加快改善,其中,制定區級《嘉庚建筑導則》,讓厚重歷史和現代活力同放異彩﹔高標准治理9個城中村,實施91個治理項目,清理騰挪出10.7萬平方米公共空間。

尤值一提的是,2023年《廈門市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出台,明確提出用三年時間,著眼民生改善,對全市108個城中村集中開展現代化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現代化治理改造的71個城中村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思明區城中村治理改造讓東山社展現村居新風貌。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思明區城中村治理改造讓東山社展現村居新風貌。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數據顯示,兩年來廈門市城中村治理改造成效顯著,全市已改造和增設微型消防站、消防栓等設施設備18萬處,改擴建便民驛站、文體中心、生鮮超市、菜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1641項,改造空中纜線5300多千米、雨污管網210千米﹔還騰出空間87萬平方米,打造“微景觀”“微公園”等1500多處,使城中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開發旅游、夜市、研學等產業項目154個,培育“網紅”打卡點74處﹔已治理的城中村居民基本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五成以上村集體收入超百萬,村集體收入平均增長35%。

廈門嘉蓮街道和光裡小區改造后,車輛停放井然有序。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廈門嘉蓮街道和光裡小區改造后,車輛停放井然有序。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此外,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今年截至11月,改造老舊小區336個、房屋1000棟,惠及4.7萬戶,實現將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全部納入改造,在福建省年度績效評價中,廈門市老舊小區改造評價得分名列第一。

“這一年,我們持續推進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讓廈門更生態更宜居。”在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的“廈門這一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該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