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壽寧:清風正氣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5年08月19日11:47 | 來源:閩東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壽寧:清風正氣賦能高質量發展

田間地頭,干部與茶農細算生態農業帶來的增收賬﹔項目工地,建設熱潮涌動不息﹔縣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群眾辦事滿意率連續保持100%……時下,干部作風的轉變,正悄然融入壽寧的發展脈動。

寧德市壽寧縣將作風建設視為發展的“源頭活水”,以“學、查、改、促”四篇文章系統推進。目前成效幾何?轉變何在?記者深入一線尋找答案。

學:從“會場”到“現場”

思想是行動先導,壽寧縣委常委班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通過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舉辦讀書班、專題輔導、現場教學、主題黨日等方式,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各級黨組織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34場次,依托本地紅色與廉政資源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2129次。

學習如何避免“雨過地皮濕”?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坦言:“關鍵在於觸動靈魂、精准施教。”為此,壽寧縣強化警示教育,通過編印《典型案例匯編》、制作警示教育片,組織“案例復盤會”“旁聽庭審”等“沉浸式”活動,引導黨員干部筑牢防線。針對新提拔、年輕、關鍵崗位干部等重點人群,制定專項方案,推行“精讀原著+專題培訓”等舉措,確保學習教育精准有效。

查:“真開”“敢開”“勤開”

如何確保問題靶向精准?壽寧的答案是:開門納諫,沉到一線。

壽寧縣武曲鎮,鄉鎮黨委發揮“十裡山河”片區共富聯合體引領作用,依托“四下基層”“逢三進格”等機制,干部主動下沉,通過民情懇談、入戶走訪,變“等意見”為“找問題”,面對面與群眾溝通交流,廣泛收集群眾反映的文旅產業發展、鄉村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意見建議,幫助村民解決農耕生產、人居環境整治等問題。

“以前怕干部來是走過場,現在真能解決問題。”武曲鎮承天村村民葉培旺說。

以“小切口”推動民生“大改善”,壽寧縣選聘25名政治素質過硬、群眾基礎較好的黨員和群眾擔任監督員,拓寬社會監督渠道,及時捕捉群眾訴求,推動解決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改:從“清單”到“清賬”

問題清單就是軍令狀。壽寧縣逐一梳理整治台賬,認真研究分析對照查擺的問題,區分集中整治、立行立改事項。

“最近客流量怎麼樣?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協調解決?”7月8日,壽寧縣領導來到清源鎮,面對面同村干部及民宿負責人座談交流。

為力戒形式主義、提升調研實效,壽寧縣設立“四下基層周”暨“無會周”,縣領導帶著“任務清單”下沉一線,察實情、解難題,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

著眼長效,堅持標本兼治,壽寧縣圍繞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等領域,出台《壽寧縣促進工貿發展若干措施》《壽寧縣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文件,系統修訂完善相關制度機制30項,從源頭上堵住漏洞。

促:從“清風”到“動能”

作風建設,嚴管是厚愛,懲處是保障。壽寧縣建立縣委“五人小組”網上受理機制,每日輪值處理群眾訴求,確保“件件有回音”。

動真格帶來了什麼?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企業家最直觀的感受。福建凱優汽車空調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成勝感嘆道:“從浙江來壽寧投資創業,起初擔心‘人生地不熟’手續難辦。現在干部主動上門服務,效率明顯提高!”

今年上半年,壽寧縣經濟呈現穩中有進態勢,151個縣級以上重點項目總體超序時推進,下黨抽蓄電站、壽鬆高速等重大項目取得關鍵進展。“新農人”回村、“大承天”片區共富聯合體等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在全省推廣,工業發展破題起勢,生態鋁、AI耳機、鋯鉿分離等項目穩步推進,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行走壽寧,干部狀態在變,群眾感受在變,發展氣象在變。下一步,壽寧縣將始終錨定目標不偏航、聚焦問題不鬆勁,緊盯結果求實效,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韌勁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記者 黃楚妍 通訊員 吳蘇梅)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