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企業的“棲鳳良枝”,德化這樣推動陶瓷產業集群突圍進階

如何成為眾多陶瓷企業的“棲鳳良枝”,實現山區經濟突圍趕超,是泉州市德化縣自開展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以來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為突破產業發展空間受限、企業智能化轉型驅動力不足的困境,德化縣以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為抓手,探索了一條“優化建設、政策護航、產業提級、治理增效”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一批代表性企業和社區正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成為德化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標志。
空間破局 優化建設模式
走進德化古洋工業園區,鱗次櫛比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德化縣抓住園區標准化建設的契機,綜合開發利用低丘緩坡地,將山地建成高差錯落的“工業梯田”,生成產業用地1.2萬畝,緩解了工業用地資源稀缺的壓力。
在2022年出台的工業廠房統一建設試點方案基礎上,德化縣優化升級建設運營模式,研究出台《德化縣工業(產業)園區標准化建設項目規范管理工作方案(試行)》,在保持政策延續性同時,研究提出統建、自建和代建模式,鼓勵引導中小微企業入駐統一建設的可租可售的高標准、定制化廠房,給予優質企業、龍頭企業抱團帶方案建設、運營園區的自主權,全力推進園區載體建設,為企業提供“輕資產入駐、快周期投產”的高標准發展空間。推行定制服務模式,充分實現“標准化”與“定制化”的統一。
兆豐瑞寶公司打造無塵包裝車間
“原來我們租了2萬平方米的廠房,場地較為擁擠,如今廠房使用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共有5棟樓,層高從原來的3.8米增加到如今的5米和6米,環境空曠,利於增添更多設備,工人工作起來也更為舒暢。”兆豐瑞寶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諶建軍介紹,搬至自建新廠房后,他們添置了不少新設備和自動線,增添了兩條隧道窯,工人從原來的120人增加到230人,公司產能擴大1.5倍。
問需於企 提振產業發展
今年來,德化縣為深化“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專項行動,打造工業園區2.0版本,推出了覆蓋企業入園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的6份促進園區標准化建設相關文件,引導政策、項目、人才、財力等要素向園區傾斜,從租金減免、設備補貼、企業梯度培育、設計服務、金融產品、信貸支持等方面入手,拿出“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產業提振發展,為全縣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按下“加速鍵”。
值得一提的是,對目前企業較為關注的廠房回購問題,德化縣也創新提出統建廠房免租期提前回購的政策。目前,國企統一建設的定制化標准化廠房——古洋標准化廠房C區已封頂產業空間16.33萬平方米,目前正在陸陸續續辦理聯合驗收和對接交付、回購事項,即將入駐9家增資擴產企業項目,其中也包括兆豐瑞寶陶瓷有限公司的增資擴產項目。“我們公司規劃將C區廠房作為陶瓷科創研發中心,聚焦特種陶瓷的研發,新的園區標准化政策出台后,我們定制的廠房可以免租期提前回購,提前拿到產權,融資問題也迎刃而解。”諶建軍說。
據悉,近日德化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前往鵬祥科創園及德化縣工業園區標准化試點園區建設項目現場開展工業物業分割轉讓產權登記政策宣傳與專業指導服務,助力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同時,陶瓷產業園區管委會還制作政策匯編宣傳折頁分發至各招商部門、鄉鎮、統代建單位,組建惠企政策宣講工作小組,深入企業“一對一”上門宣傳解讀惠企政策,推動惠企政策直達企業。截至目前,已惠及144家企業,兌現縣級政策資金2131.07萬元,推動項目新開工7家,新投產3家。
“瓷”鏈“智”變 引領動能煥新
在政府的鼓勵下,德化縣陶瓷企業紛紛加快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步伐。福建省德化同鑫陶瓷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該公司依托縣裡出台的技改政策,積極引進自動化滾壓生產線、智能注漿設備、靜電釉系統等先進裝備。
同鑫公司增設大型隧道窯設備
走進全球花盆智慧制造產業園,可以看到產業園內已經安裝好2條自動注漿生產線、4條半自動滾壓生產線、5條自動滾壓生產線及3條靜電釉生產線,且各類生產線還在不斷增加中。“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生產車間,比起一廠和二廠,三廠的產值提升了15%-20%。通過‘機器換工’,企業生產效率提升70%以上,產品合格率也顯著提高。”同鑫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兩旺介紹。
在靜電釉生產線上,工人正在裝坯和取坯,裝好的陶瓷經過靜電釉生產線,便可完成陶瓷的表面裝飾,出來便是一個成品,可直接送往包裝車間,省去了傳統陶瓷生產線上的彩繪、上釉等步驟。而在一旁還有一條高1.3米、寬3.2米、總長度為89.5米的全自動隧道窯。“相比於傳統的窯爐,全自動隧道窯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精准控制溫度,各個環節的溫差、耗能等都可以體現在后台,方便管理人員隨時調整。並且一條全自動隧道窯的產量相當於3條普通窯爐的產量,大大提升了公司效益。”同鑫陶瓷有限公司燒成車間主任陳明耀表示。
據了解,為推進陶瓷產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從2014年開始,德化縣委、縣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多方面發力,打通阻礙陶瓷機械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合力推動陶瓷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目前已推廣自動化、半自動化成型生產線630多條,有88家規上陶瓷企業使用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線,佔全縣規上陶瓷企業總數的70%,目前全縣推廣自動化(半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型生產線設備或運用場景601台(套),兌現設備補助資金5606萬元。據30多家規上企業反映,機器代工可節約人工成本近60%,生產效率提升70%以上,產品合格率提升5%以上。
三區聯創 激活紅色引擎
園區不僅是生產空間,更是生活社區。德化縣創新探索了“社區、園區、廠區”三區聯創模式。
古洋社區黨支部書記徐佩玲介紹,在社區,建設“黨建+”鄰裡中心,以“1+6+X”功能為核心,整合設置便民、便企、人才等綜合服務窗口,同步配套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人才驛站、工會驛站、居家養老服務站等多功能服務空間﹔在園區,加快推進古洋工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聯合相關部門優化公交站點、合理設置信號燈、設立快遞驛站,謀劃建設便民市場、生活夜市,構建“15分鐘”服務圈﹔在廠區,全面實行干部挂鉤制度,深入推進非公黨建示范點創建,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構建“社區、園區、廠區”三級黨建網格,引導資源共享,推動惠企政策穿透落實。
同時,搭建“村社、村企、村政”協同治理平台,建立“318”移民服務機制,聯手破解古洋工業園、市政道路及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移民的后續服務管理難題,推進安置群眾跟蹤服務常態化、精細化,保障安置群眾“穩得住、融得進、逐步能致富”。據悉,該社區累計辦理事項1200余件,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
未來,德化縣將繼續深化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突破傳統工業園區、企業的物理聚集區的局限,更深層次地推動企業間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協同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打造一個開放、共享、協同、智慧的陶瓷智造生態圈。(文/圖 吳有森 郭芳蓉 蘇馨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