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烈日,热浪滚滚,他们无所畏惧,风雨无阻,在同安各路口执勤坚守,站成了一道风景,立起了文明交通的标杆。从今年4月至今,在同安区委文明办部署下,在上下班高峰期,同安城区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了文明交通劝导岗,志愿者上路开展文明引导。这些志愿者,不少是年逾六旬的女性。昨日,记者走近她们,感受她们的公益之心和大爱情怀。
王秀英
清晨5点多起床 7点前雷打不动出现在执勤路口
63岁的王秀英穿着红马甲,在路口参与文明交通引导。
昨天上午8点,记者来到同安安溪路口,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63岁的志愿者王秀英穿着红马甲,戴上文明哨,在路口参与文明交通引导。一辆轿车车窗抛出来一个饮料瓶,掉到了斑马线上,她快步上前捡起。路口绿灯还未亮起,一名摩托车主就越界挪到了斑马线上,王秀英吹响了哨子,摩托车主急忙后退到规范区域。天气很热,没过多久,汗水就顺着王秀英的脸庞向下滑动。她笑着说,当看到越来越有序的交通状况,心里是甜的。
三个月来,每周一到周五,王秀英雷打不动准时在早上7点前出现在安溪路口。她住在美人山社区,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小区门口最早的公交车是6点20分,遇到堵车坐公交车就无法在7点前赶到路口。为此,王秀英平均每次花48元打车到路口执勤,忙完再搭公交车回家。最近持续高温,王秀英一次轮值要在路口站上两个小时,执勤一结束,浑身是汗,双腿发疼。执勤时,遇到环卫工人推车艰难地通过路口,她还会上前帮忙,“这么热的天上班,换谁都不容易”。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王秀英2012年退休,是一名老党员。她说,退休后,自己就有大量时间投身公益活动。尽管有时不被理解,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始终热情、执着。“我很开心,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参与交通督导,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王秀英笑谈,参与交通督导还有“意外收获”:长期在路口执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几个月下来,眼睛更好使,耳朵也更聪敏了。
陈黎云
加入志愿者行列近一年 服务时长超过1000个小时
陈黎云每天都早早来到古庄路口参与志愿服务。
从4月初至今,陈黎云每天都在同安古庄路口执勤,用小红旗指引交通。“几个月了,从最初穿棉衣执勤,到现在穿短袖还嫌热。”陈黎云也已经60多岁了,加入志愿者行列虽然不到一年,但是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0个小时。路口执勤、清洁家园、战疫行动……陈黎云每次都冲在前面。
陈黎云每天都早早来到古庄路口。6月23日早班,她在路口执勤时,捡到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包现金。她在现场执勤两个小时,还是没等来失主。回到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志愿者们打开塑料袋清点,里面全是零钱,一清点发现有120.6元。“从零钱来看,失主可能是菜贩,或者从事小本生意的。十多天过去了,我们还在等失主前来认领。”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陈黎云连续到高速路口执勤,到隔离区域帮忙,执着、热情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从事志愿服务的我,也一直被其他志愿者的付出所感动。一有公益活动,我就想报名参加。”陈黎云说,家人都全力支持她,这让她很欣慰。参与志愿服务近一年,她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不少熟悉她的朋友都夸:“龙妈(陈黎云昵称),你自从当了志愿者,就年轻了许多!”(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张荣森 林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