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鸿:义务帮助残疾人康复治疗

2020年07月22日16:48  来源:厦门网
 
原标题:【当好新时代的奔跑者】林永鸿:义务帮助残疾人康复治疗

  林永鸿为病人检查肢体康复情况。(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名片】 林永鸿,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市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主任,市残联康复医院院长,获评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2019年度厦门市劳动模范、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等。

  【声音】 残疾人的病症治疗周期长、费用大,帮助一个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就是帮助他的家庭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医生,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尽全力提升残疾人家庭的幸福感。

  看到瘫痪在床30多年的女儿能够自己吃饭、自己处理大小便了,一位快90岁的阿婆对着林永鸿大哭一场。阿婆这几十年最怕自己哪天先走了,女儿没人照顾。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20年,林永鸿自费帮助上百位残疾人,定期上门送医送药,免费为他们康复治疗,很多残疾人从生活无法自理到能够半自理、甚至全自理,家庭幸福感大大提高。

  林永鸿的“爱心助残”行动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他带领残疾人康复中心、残联康复医院团队引入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康复辅具,帮助厦门及周边地区上百万人次残疾人进行精准康复治疗,全力以赴使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彰显着“爱心厦门”的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

  自掏腰包 无偿补助上百位贫困患者

  数年前,一对只有4岁多的孪生姐妹患了脑瘫,父母经济窘迫,没有能力为孩子治病。林永鸿得知后,无偿为这对小姐妹治疗。一次次上门诊疗、配药、按摩,对孩子进行皮肤触觉、光声等刺激,促使她们大脑觉醒。半年后,姐妹俩一个能正常上学,一个生活基本能自理。孩子母亲终于可以重新出去工作,“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

  行医20年,林永鸿自掏腰包无偿补助上百位贫困患者,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送医送药。平时给残疾人开药,他都精打细算,能用10元治疗的,绝不开20元的处方。他在思明莲秀社区成立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残疾人、慢性病老人服务,义务为社区居民开展100多场残疾和疾病预防科普讲座。

  疫情之下 确保残疾人康复不中断

  父亲是老中医,时常帮附近乡亲诊疗,耳濡目染,林永鸿从小就打定主意要行医。

  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林永鸿进入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20年来,将中西医融会贯通,专注于残疾人康复的探索实践。

  脑瘫儿童肢体协调、言语认知、社交参与、运动能力都很弱,怎么强化?在林永鸿指导下,市残联康复医院在全省率先将“普拉提+”技术及引导式教育融合运用到临床儿童脑瘫康复训练中。传统训练较枯燥,孩子容易厌烦,普拉提与体操、游戏结合后,训练更富趣味,孩子能更多与人互动,大大提升了康复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定期到医院做康复治疗的孩子因为疫情无法出门,中断了治疗。林永鸿指导医护人员不断尝试,开发出线上康复服务,拍摄康复视频50多个,确保了数百位脑瘫儿童,语言、运动障碍及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不中断。

  林永鸿一直倡导“康复一人、幸福全家、解放一片”的服务理念,医院康复业务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吸引不少厦门周边地区、省外甚至国外残疾患者前来。2019年医院为7.3万多人次残疾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有效率达90%以上。

  深入100多个村居 为上千名残疾人精准适配辅具

  辅助器具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但残疾人往往出行不便,自己出门配辅具并不容易。

  林永鸿担任市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主任以来,进一步优化辅具适配“进村居入家庭”服务流程,如今,大部分辅具适配到残疾人手中只要3-7个工作日。盲人手杖、盲人水壶、轮椅、洗澡椅,林永鸿采取量体裁衣、服务进家的方式,为每个残疾人配置最适宜的辅具。近三年,他带领的团队深入100多个村居,为1600名各类残疾人筛查评估,为1200多名残疾人精准适配辅具。

  日常用的轮椅较高且不灵活,不少高位截肢残疾人经常靠皮垫在地面移行。为方便残疾人,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林永鸿带领的辅具适配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较为低矮、灵活的低位家用手动助行车,解决了许多残疾人的实际困难。这款助行车获全国残疾人辅具创新设计大赛实用型类三等奖。

  “无论辅具适配,还是康复治疗,都是手段,目的都是要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回归、融入社会,提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20年来,林永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他带领下,我市残疾人综合康复治疗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康复中心被国务院残工委、省政府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 (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责编:陈蓝燕、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