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以培养“信念坚定、博学创新、勇于担当、作用突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宏观目标,以增强学生党员宗旨意识和优化能力结构为中观目标,结合党员发展不同阶段制定微观目标,打造“党员加油站”,实施“546”实践计划,将学生党员日常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文化熏陶中。
坚持“五类学习”,理论武装夯基础
为夯实理论基础、规范学习制度,福建医科大学坚持开展“五类学习”——集中研学、个人自学、交流述学、结对帮学、测试考学。组织党员进行集中研学,系统性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政策,再通过“每周一小时”的个人自学做到“一学一心得,一周一体会,一月一汇报”。
为强化跟踪学习的实际效果,福建医科大学采用基本理论测试和知识竞赛的形式检验党员的学习成效,并在学习过程中,选拔理论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结对帮扶其他党员学习,做到互帮互助,互促互学。
搭建“四大平台”,载体拓展助提高
为拓展学习载体,提高教育成效,福建医科大学搭建了“四大平台”。一是创建公寓主题阅览室,在学生公寓楼下设党建主题阅览室,内藏有红色经典图书,供党员和其他入党申请人借阅学习。二是开设“先锋”讲坛,聘请校外理论专家讲学,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开辟微信公众号新媒体阵地,及时推送学习内容,使党员能够实时学习。四是开办《旗帜》专刊,引领师生高举旗帜,弘扬主旋律。
党员加油站——主题阅览室 福建医科大学供图
党员加油站——主题阅览室 福建医科大学供图
开展“六项服务”,实践化育固成效
为提高学习效果,落实“服务先锋”行动计划,福建医科大学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六项服务”活动。要求每位党员每周参加一次学生公寓安全巡查服务、一次学风督导服务、一次学生服务岗值班服务、一次进社区的志愿服务和一次基层社会实践服务。同时要求每年参与一组新生朋辈帮扶服务,安排每位党员担任一组新生的助理辅导员,积极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546”计划进行学生党员常态化教育,抓好理论武装、平台载体、实践服务三个重点,福建医科大学的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党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每学年学生党员获得校级荣誉的比例超过60%,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在校方和学生的合力作用下,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教育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