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权威发布

“荒山”变“金山” 福建这个地方到底经历了什么?

林晓丽 陈欢欢 焦艳 王铣

2020年07月31日14:0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这里,红旗跃过汀江“荒山”变成“金山”。86年前,红九军团的战士们从这里走上长征路,86年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龙岩市长汀县。

7月31日,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记者见面会,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举办。

这次亮相的主角都有谁?记者见面会开始之前,主角们——来自长汀县基层一线的6位干部群众代表提前出镜,带大家抢先一睹老区苏区今天新貌。详情看以下视频。

视频拍摄、剪辑:人民网 王铣

31日上午8:30,记者见面会如期举行,6位干部群众代表正式亮相,讲述了摆脱贫困的长汀故事,解码红土地的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见面会现场。人民网 焦艳摄

打好“三张牌”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讲述人:戴永迪 长汀县南山镇党委书记

戴永迪,长汀县南山镇党委书记,他说,脱贫攻坚工作片刻不能脱离群众,南山镇就是靠走群众路线,打好“三张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到底是哪三张牌?记者见面会现场,戴永迪分享了南山镇用好“三张牌”的故事。

一个是“红色牌”。南山镇紧紧抓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核心区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

目前,已投资1.5亿元建成的红色文化创意基地,开发了红军主题互动体验馆、松毛岭保卫战VR体验馆、松毛岭之恋沉浸式演艺厅。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打造,红军长征第一村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吸引了近亿元的民间资金投资住宿、餐饮、休闲等配套产业,已经建成了松毛岭红色山庄、斗笠人家、鸿晟大酒店等6家大型接待场所,这些新兴红色旅游业态为贫困户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

另一个是“绿色牌”。南山镇结合贫困群众自身发展条件“开良方”。依托千亩百香果、千亩槟榔芋、千亩蔬菜、千亩罗汉果和千亩油茶“五千亩产业”以及河田鸡养殖项目,发放生产扶持资金274.6万元,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28个,覆盖100%行政村,惠及480户贫困户。

最后一个是“电商牌”。通过红军街互联网孵化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更多返乡青年(贫困户)从事农村电商。全镇100多家农村电商服务点,累计服务贫困户1000多人次,把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戴永迪介绍,尤其今年来,南山镇电商从业人员紧跟新形势,升级为直播带货。在党员直播的示范带动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业发展带头人、返乡青年纷纷加入直播带货队伍。现在,红军街成了直播一条街,像火妹子团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了。

“用好了这‘三张牌’,我们镇现有标准下585户1739人全部脱贫、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戴永迪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举全镇之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从长征路到脱贫路,这个村子大变样

讲述人:钟鸣 红军烈士后代、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

今年57岁的钟鸣,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也是红军烈士的后代。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中复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钟鸣有6位亲人是红军烈士,3位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牺牲。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究一个问题:在五年的中央苏区时期,为什么那么多乡亲会成群结队地、不畏牺牲地、自觉自愿地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走?”

钟鸣查找了大量史料、寻访历史文物、结合众多当年见证者的述说,终于找到答案: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我们有了活路,有了希望,跟着共产党有出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的初心。如今,从长征路走向脱贫路,钟鸣相信,党的初心始终不变。

钟鸣说,他是脱贫攻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2013年,他的妻子得了糖尿病病变,在一年多里,去各地的大医院做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花了几十万元,家里因此陷入极度困境。政府得知后,除了按规定报销医药费用,还给钟鸣提供了补助、救济,还在他妻子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特别照顾等。这些切实的措施,让钟鸣家很快走出了困境。

2015年,随着中复村红色旅游愈发红火,他被镇里聘为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讲解员。钟鸣说,他平时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红色史料,学习红色历史知识,为的就是让中复村“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生命等高线”“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的悲壮红色历史被更多人知晓。

80多年前的战火早已远去,但是苏区精神始终不灭,长汀人担负着传承的使命,也在传承中寻求发展,走上致富路。

2014年,南山镇党委政府在中复村打造了远近闻名的电商一条街,扶持100多家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里设办公处、联络处,每天为大家进行网上销售直播。村里贫困户生产出来的鸡蛋、百香果、火龙果、米粉、姜糖等农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各地,根本不用愁销路,许多贫困户都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处……

新建的扶贫小区、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漂亮的房屋、干净的街道……如今的中复村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面貌。

服务乡村振兴,走好新长征路

讲述人:蔡伟月 红军烈士后代、长汀县南山镇南山村村主任

蔡伟月也是一名红军烈士的后代,曾祖父当年留下的红军斗笠成了“传家宝”,不断鞭策着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如今,蔡伟月是长汀县南山镇南山村的村主任,带领村民走好脱贫致富长征路成了他的使命。

这一切还得从10年前说起,当时,蔡伟月回到家乡参加“三支一扶”工作,看到家乡不少地方还是荒山秃岭,于是,他承包了村里1300亩荒山,在山上种植了1000多亩油茶树,又在林下种植了200亩黄花菜,还套种了脐橙等果树,不仅让荒山“披了绿”,还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

返乡创业获得成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但是蔡伟月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作为长汀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蔡伟月深受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一著作的启发,决心去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经过不断摸索,蔡伟月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接纳村里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到公司务工,同时,引导贫困户通过认种油茶增加收入。现在,蔡伟月的公司已经接纳村里20户贫困户,帮助他们从5000元年收入增加到1.2万元。如今,不仅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而且周边村20户贫困户也通过认种油茶树,顺利脱了贫。

村里荒山的巨变让乡亲们都认可了蔡伟月,2015年以来,他连续两届被推选为村主任。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耕道得到翻新和硬化,水利设施得到整修,生产有了发展,村主干道也改建为沥青路,铺了人行道,村容村貌更美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祖辈们为了人民、为了信仰走上长征路,为我们赢得了穷人当家做主人的机会。而我的长征,就是服务乡村振兴,我一定要走好这条长征路!”蔡伟月坚定地说道。

“荒山”变“青山”,再变“宝山”

讲述人:兰林金 退伍军人、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大地农林合作社负责人

兰林金,今年57岁,是名退伍军人,18年前,在开采石头时,不慎炸断双手,炸瞎一只眼睛,成为一级伤残者。

“在我受伤时,我绝望过,痛苦过,挣扎过,三年内大门不出,小门不迈,天天待在家里。我有一位好奶奶,天天照顾我。在这段时间我想过自杀,但是我奶奶讲过这样一句话,她说我有一口饭吃就有你半口饭,你不用担心。”兰林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为了生存下去,兰林金必须要靠自己,他开始学着刷牙、洗脸、洗澡,苦练半年时间终于学会自理。后来他开始放鸭子,种烟、种芋头,挖鱼塘养鱼,但都失败了。

上世纪90年代,长汀县开始做好水土保持,鼓励大家多种树。经过多年“奋战”,红旗岭终于从“荒山”变成“青山”。

山上好不容易“披了绿”,2010年冬天的一场大火,把红旗岭又烧回了一座荒山。这时,兰林金注意到荒山上其他植物都被烧没了,但几株油茶树却还绿着,并且结了不少的茶籽。这让他眼前一亮!

种油茶树是个出路!虽然红旗岭山高地瘦土质差,种植油茶树困难重重,但兰林金寻摸了几天,油茶树一来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二来可以增加收入,是件好事!于是他下定决心,向村里提出租赁红旗山山场,种植油茶树,还要带着大伙儿一起干!

2011年春节,兰林金逐家逐户去谈,与50多户乡亲签订租赁山场协议,承包了2270亩荒山,在长汀县林业部门的支持下,种上了850亩油茶树。然而,还没等到收成,第一年一场大旱,让3万多株油茶树全死了。

补种不是长久之计,兰林金想到了“以短养长”的法子,他在山上养鸡养猪,一方面猪粪、鸡粪可作油茶树肥料,另一方面卖鸡卖猪的钱又可支持油茶的后续投入。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曾经的荒山满目翠绿,兰林金的850多亩油茶树也进入盛产期,“去年,我收获了2万多斤油茶籽,榨出油茶1000多斤,收入8万多元。”

看到兰林金的茶油很好卖,供不应求,很多村民也跟着他种植油茶。如今,兰林金跟周边6家油茶种植户成立了长汀县绿源油茶专业合作社。“我虽没了双手,但是靠着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了。如今,绿意葱葱的红旗岭,是我迈上致富路的‘宝山’,是我扬眉吐气的‘宝山’!”兰林金自豪地说道。

“90后新农人”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共同致富

讲述人:傅桥 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河比田高,河道只见砂石不见水,每逢暴雨河水必是浑浊,河水混合着黄泥土越过河堤,吞没良田、村庄,四处肆虐……在“90后”傅桥的记忆里,小时候的伯湖村水土流失严重,“三天没雨便旱,三天有雨便涝”。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曾5次到长汀调研,要求长汀“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经过长汀人民数十年的努力,长汀的“荒山”终于变成了“青山”。

山绿了、水多了、河床降了。2006年,长期在外谋生的傅桥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他在河田镇河田塅这块原来只能种地瓜的土地上,规模流转了近万亩土地,用来种植绿色、生态、优质的水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河田塅这块贫瘠的土地也成了“万亩丰产水稻示范基地”。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傅桥上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回报家乡。2016年初,他回乡创业,认识了另外两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我们三个都有带领家乡人民发展经济的‘创业梦’,于是一拍即合,成立了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公司,别人都笑称我们是‘新农人三剑客’。”

虽然傅桥是土生土长的伯湖村人,但公司刚创立的时候,还是十分艰难。幸亏这时候政府送来了“及时雨”。当时,伯湖村刚好想发展生态农业产业,这与傅桥他们公司的愿景不谋而合,有了启动资金和规划,他们在伯湖村摸到了创业的“门”,扎下了根。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傅桥公司已有320亩基地,建成30亩温室大棚,种植了20亩葡萄,同时辅助种植红心火龙果、台湾蜜枣、桑葚、茂谷柑等果蔬,全年都有产品上市供游客采摘。

“最让我兴奋的是,自己的创业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收益,还带动村民就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傅桥说。

2017年9月,傅桥公司被引入《伯湖村激励性扶贫葡萄种植项目》,第一期划拨出20亩葡萄园,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在伯湖村34户贫困户中筛选出有劳动力、有意向种植葡萄的20户贫困户,由公司统一提供果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指导绿色防控,每户认领种植1亩。最终,每户贫困户都增收了5500元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年来,傅桥他们每年都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广大种植户、困难群众授课五六场,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生产技术传授出去,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从穷窝窝到幸福小区,“感谢政府帮我脱贫了”

讲述人:刘春生 长汀县古城镇马头山村村民 

刘春生是长汀县古城镇马头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前,一家5口人挤在偏僻山村的泥坯房里,下雨时“天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苦不堪言。如今,全家搬至幸福小区的三房两厅安置房,宽敞明亮。

刘春生说,这些年全家人生活的改善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助,让他和家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此前,和大多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一样,刘春生家因为疾病陷入困境:父亲脑梗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病逝;自己在二十几岁时,因患糖尿病医治不及时,出现并发症导致左小腿截肢,靠配戴假肢才能正常行走,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年老体迈的母亲也患有糖尿病;11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那时,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刘春生妻子一个人身上,靠她打零工维持家庭生计。为了给全家治病,刘春生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东挪西借、负债累累。

眼看着刘春生的小家庭被命运的乌云笼罩,风雨飘摇,这时候,国家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党向人民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6年,刘春生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起,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关怀备至,让我感觉阳光一下子照进了我的生活。”

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刘春生家被确定为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政府补助了14万元,自己筹了10万元,2016年11月,全家下山搬迁到南站幸福小区,住进了110多平方米三房二厅一阳二卫的的安置房。

“这个集中安置小区,离县城才6公里,长汀一中新校区、东南农产品市场、动车南站、工业园区就在旁边,小区环境真得不错、基础设施又好,公交通到门口,一点也不比别的小区差。”刘春生兴奋地介绍道。

像刘春生这样的贫困户,幸福小区一共安置了394户,共1600人左右。

家是搬下山了,可田和林地还在原来的村啊,生计怎么办?没想到,刘春生和妻子一直担心的问题,政府早就替他们考虑到了。先是推荐刘春生到南站幸福小区管委会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配合小区的日常管理;接着,还引导刘春生当上了“小工头”,创办了长汀县第一个扶贫车间,这个车间现在加工数据线,带动小区21户妇女就业;刘春生的妻子也被推荐到离不小区不远的稀土工业园城志磁钢厂务工,夫妻俩人一年大概有7万元收入。

除此之外,在政府的帮扶下,刘春生还参与了激励性扶贫项目,开始养蜂,去年养了37箱,养蜂收入又有2万多元,今年蜂蜜大丰收,预计收入又能增加不少。政府还帮助刘春生解决了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学校为孩子减免了学费,还得到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捐赠……

“今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衷心地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在脱贫路上助我一臂之力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叮嘱我的孩子,要牢记恩情,努力成才,回报社会!”刘春生说。

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不断夺取新长征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