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说,当人整天在紧急的事情里面打转的时候,“琴棋书画诗酒花”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学会腾出一些空间,进入“重要的生活”。作为职场女性,我想说:不要被那些外在的杂音迷惑而跟风,更不要被社会舆论所绑架。你要做的是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自己真正渴望的人生愿景与实现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得真实而幸福。
那天发现大学刚毕业的儿子在刷《二十不惑》,而我还没有看已火遍朋友圈的《三十而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今的电视剧都在传播“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理念,如此看来现代人果然活得——越来越着急了。
别急,女性请活在自己的“时区”里
第一次听到《三十而已》是一个追剧的朋友问我:“全职太太是独立女性吗?”实话说,独立女性第一条就是经济独立,全职太太自然不是。有人说这部剧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它生动诠释了30多岁女人的人生真相——年龄危机、职场角斗、情感困惑……
我想电视剧《三十而已》,是取了“立”的意思,感觉比“立”更急迫,意思是已然达成目标。在《说文解字》中,“立”是不动的意思,所谓的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明白一生所求,坦然面对一切。
回望我的30岁,事业才刚刚起步,婚姻也刚刚开始。符合“而立”,但不属于“而已”。如果实在要找一个“而已”的年龄,我想大约在40岁。即从一味追求更高更远更好的外在拥有,慢慢转移到越来越关注内心的成长。
这让我想到最近莫言出版的新书《晚熟的人》。在这个越来越“早熟”、一切都在“跃进”的年代,“晚熟”貌似有点落伍,却也弥足珍贵。它告诉我们,最好的路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冒进。
这些年,我们听惯了诸如此类的外在杂音——女人多少岁该恋爱、多少岁该结婚、生子,多少岁该买房子、买车,多少岁该实现“车厘子自由”“提前退休”等等。很多人就像奔跑的兔子,追逐着那些耀眼的“胡萝卜”,搞得身心俱疲。
其实,以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你如果不是心智足够成熟,所有“自由”都可能变成桎梏。而在现实生活中,契科夫描写的“套中人”比比皆是。
作为职场女性,我想说的是:不要被那些外在的杂音迷惑而跟风,更不要被社会舆论所绑架。你要活在自己的“时区”里,走出自己的人生节奏。
自称“30岁才觉悟”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三十岁后应该有的觉悟》中说:“我们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紧急的生活,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紧急地生活,随波逐流,而不是重要地生活。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着急上班、学习、考试,是紧急的。当人整天在紧急的事情里面打转的时候,‘琴棋书画诗酒花’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要学会腾出一些空间,进入‘重要的生活’。”
在我看来,“紧急的生活”只能算“生存”,而“重要的生活”才算是“生活”。
学会:人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其实人生不过“加减”二字,不同年龄也有不同的选择,有时要学会取舍,变退为进。
对我来说,30—40岁这10年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工作后的十多年,我一直都在做“加法”——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以最大化实现自我社会价值。这是“为学日益”的过程。
然而,当我站在“四十不惑”的门槛上,却仍万分迷惑。为了解惑,40岁的我开始学习《道德经》,而老子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成了我的解药。
当我们步入中年,应该了解“为道日损”这一概念,即从外向追求,转向内在探寻。
人到中年,我们的头脑渐渐被物质财富、社会教条和自我经验充塞填满,不再有汲取新鲜事物的空间以及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余地,此时该做“减法”。做“减法”,是为了“自我了解”的“日益”,这也就是自我的“二次成长”。
可惜的是,我们一直都被教导要在有限的人生里“加倍”努力,争取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好的社会地位。大多数人喜欢并习惯为人生做“加法”,甚至渴望做“乘法”。这样我们总是活在“加速度”中,活在“比较级”里——有了Good,必须Better,却始终看不到Best在哪里。因为外在追求,永远没有Best。
而“二次成长”是向内行走,是一个不断解惑和卸载的过程。随着你对自己了解的增多,你的疑惑少了,内在更和谐、坚定了,人生就自然轻松了。此为自我的返璞归真之旅。
我的人生写照是:四十岁之前,生存很现实,心灵空荡荡;四十岁之后,生活在当下,心灵亮堂堂。都说春华秋实,这个“实”就落实在心灵上,在与“道”同行上。
四十岁被称为“不惑之年”是很有道理的,所谓不惑,不是你没有人生疑惑了,而是开始走向“不惑”了——你把物质世界里的纷纷扰扰、功名利禄以及是是非非看淡了、看开了;也不是说你什么追求也没有了,无所谓了,而是发现还有另一个世界——等待你再次出发。那就是,内在世界的探寻。
如果青年时期关涉“上升”的高度,即你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取得了多大成绩;那么中年以后则关涉“下降”的深度,即你对自己及心灵世界了解多少。我心目中的“而已”应该在不惑之年,也就是我们人生的“折返点”,此时“为生命的后一段培育新的价值观”成为至关重要。
周国平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不要去听别人的建议,你要做的是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自己真正渴望的人生愿景与实现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得真实而幸福。
人,不论什么年龄,都要有敢于重新出发、坚持做自己的勇气。(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