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坚持四项“引领” 培育医德文化

2020年09月04日14:55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立足工作实际和专业特色,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文化人理念,大力开展医德文化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主渠道引领,丰富思想教育内容

在课程体系上,福建医科大学开设了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引导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树立“大医精诚”意识。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各个相关学科教师有着丰富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和探索生命的价值。

福建医科大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行“第一课堂+”协同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开展阳光课堂活动,并针对历史事件和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成效。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中心的作用,紧密结合博士、硕士、本科不同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开展相关课程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打造了一批精彩课堂。

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已经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并逐步将其规范为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坚持办学理念引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福建医科大学着力校史校训校歌演绎、主题景观文化打造、正面宣传引导等途径并重,实现办学理念引领的落地。

在校史校训校歌演绎方面,学校为校史编纂工作专门立项,在校史编写过程中挖掘、提炼学校精神,弘扬校史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多家媒体刊发专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展示福医大精神所蕴含的正能量,挖掘与传播校训的文化内涵;在历年新生歌咏比赛以及学校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中,校歌都作为必唱歌曲,培育爱校荣校之情。

在主题景观文化打造方面,福建医科大学着力推进建成一批体现学校精神,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校园人文景观,在器物上体现学院的文化特色,在视觉上展示学院的文化理念,因地制宜地推进学院文化环境建设,彰显各学院独有的文化韵味,打造知性独特的学院文化氛围。对校园主要楼宇、道路、桥梁、广场、绿地和人工湖进行命名,赋予校园建筑、场馆、道路以“生命”。

在正面宣传引导方面,通过组织记者校园行、医院行采风活动,深入挖掘学校、医院医德医风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并积极探索网络宣传与平面宣传互动、线上宣传与线下传播结合的机制,将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活动、新鲜经验以及重要成果,通过多平台及时向广大师生进行推送。

坚持校园文化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福建医科大学依托团校、“医大讲坛”、校院大学生理论社团,开设各类讲座、报告、解读会,探索建立了“一个学习班、两个宣传阵地、多个系列讲座、一年一个特色活动”的社团运作模式。通过组织学员到古田会址、瑞金、福建省博物馆等实地接受红色教育,强化学员的理想信念。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等重要节庆点,以多种形式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学校通过完善道德讲堂建设,广泛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建美德之家”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我的道德梦”线上互动、道德模范进校园和践行道德行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崇德扬善,遵道守德;开展临床技能竞赛、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检验技术操作比赛等,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自觉养成。

坚持社会实践引领,锤炼学生高尚品格

福建医科大学依托“共青团雷锋岗”实体店,开展“学雷锋”品牌志愿服务;依托生命科学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使命感;依托学生服务中心,组建学生发展与服务总队,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意识, 实现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

学校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医疗卫生、宣传教育、文明倡导、低碳环保、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区文明发展。通过开展助盲支教、关爱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爱心募捐图书、一助一帮扶困难学生、卫生健康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与青少年结对共建,关心陪伴青少年成长。

为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推进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建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推行“志愿服务在医院”服务模式,引导广大医学生和青年医护员工共同参与开展活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依托“穿三甲”医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为患者提供就医相关信息和经验,解决就医过程中需要的本土化服务。

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福建医科大学在加强医学生优良医德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立德树人的福建探索》)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