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优秀思政教师系列报道

李舒冬: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

2020年09月14日14:57  来源:海峡教育报
 

笑起来眼眉弯弯,甜到人心的李舒冬,丝毫看不出在教育岗位上已经走过26个年头。

从总辅导员、德育主任、德育科科长、总支书记、校长,年轮在一个个角色中转变和切换,她始终不变的一个核心就是:“我一直从事着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的工作。我很荣幸,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在他们人生拔节孕穗的时候,我与他们肩并肩一同成长。”

要真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李舒冬认为,教育的成功应该从走近孩子,走进孩子开始。

刚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每周二被安排在校门口值班时,她很享受这个时光,因为可以看到不同模样的孩子,可以听到他们稚嫩的问好声。

有一天,李舒冬照常摸着一个胖嘟嘟的孩子的头,和他互说早上好。这时,他的母亲过来了:“老师,我的孩子每周一晚上都要求洗头发。”她有些不理解,一问才知,孩子说,“每周二在校门口值班的老师都会摸我的脑袋,我要把头洗干净一些!”

这位母亲的话令李舒冬非常震惊,“在我看来如此微小的动作,却给孩子带来如此不一般的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小宇宙,我们是否理解过探索过这个小宇宙呢?”

她一直牢牢记着这件小事,并在行动上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我愿意做一个有些孩子气的老师

李舒冬喜欢在课间行走在学生中间,看他们欢快的游戏,呼唤他们可爱的名字;每次上课,她一定提早几分钟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响起时,她会与每一个孩子对视,和他们相互问好,带着饱满的热情,开启新的一课。

仪式感,既是课堂的底色,也是课堂的一部分。有时李舒冬也会小淘气,给孩子们不经意的小欢喜。

记得有一回下课铃响了,照例,她说了声“下课”,孩子们唰的起立,她心血来潮,提起裙角向他们行了个屈膝礼:“再——见!”

孩子们一愣,哈哈笑成一团,也纷纷回了个屈膝礼,微笑着说,老师再见!

“我很欣喜,我与孩子们贴的很近!”李舒冬说,成人都是由孩子成长起来的,这一路走来,长大的过程有欢乐有喜悦,但也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我愿意做一个有些孩子气的老师,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蹲下身子,以孩子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是我的荣幸!”

用儿童喜欢的方式上好思政课

在实践中,有些人往往会认为德育是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多年德育工作,让我深深地知道培养把我们地学生培养成一个爱祖国、怀正义、会学习、懂感恩的人是有多么地重要。”李舒冬认为,“一切要从娃娃抓起,课堂才是我们的主业。”

课堂上,深受孩子欢迎的她善于蹲下身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上好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力和亲和力,用实力“圈粉”,让新时代的思政课成为孩子们最爱上的课。由她执教的思政课《辽阔的国土》在2019年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百堂示范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她推出课前十分钟“红色微课堂”,统一备课,用时少,还解决了专职思政教师少的难题,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比如,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开展党员讲师团同上主题为《给少年儿童讲改革路、为社会主义育接班人》红色微课堂活动,全体党员教师走进班级,在课前十分钟利用视频、图片、故事、表演、说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身边的变化,祖国的发展,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李舒冬还借助大数据新评价助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多学科目标相融方式,她一改以往爱党爱国教育的老面孔,让课堂更“接地气”,育人更“活”;涉及地理历史自然等领域,知识点多,借助大数据新媒体上课做到精准施教。

教师简介

李舒冬,中共党员,福州市茶园山学区党总支书记,福州市洪山小学校长,鼓楼区人民政府第八责任区责任督学,鼓楼区思品学科骨干教师、鼓楼区名师,市思政(德育)专家库成员,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打造“红色微课堂”,探索开展“党员爸妈进课堂”,为家校良好沟通搭建红色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率先开展空中课堂升旗仪式,并先后在福建教育电视台,鼓楼区空中课堂授课,录制了《爱心的传递者》、《我参与、我奉献》两节课程,深受各界好评。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密)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