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小学生特色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09月17日14:20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如何在小学开展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全力呵护每颗心灵,努力成就每个学生。

全面落实,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渠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制订完整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每班每两周开设一节课,由专兼职心理教师下班授课。每学期定期开心理辅导公开课,并进行心理辅导课的研讨活动,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两种教育形式:一是面向全班的团体辅导,二是面向个体的个案咨询。

学科教学。学校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要渗透到每一节课堂,真正实现“让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带给学生光明”。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

家庭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向家庭延伸,引领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是家长学校的一项主要内容。每学期对各年级分别举办一次家长心理讲座或家长心理沙龙,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学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家长开放,心理老师接受家长电话咨询,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了最大的合力,成功地培养孩子。

开展心理活动,建设特色项目

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规范化制度,完善咨询过程,各种记录表格,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

心理专题讲座。学校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团体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设心理广播“心灵之声”。“心灵之声”节目的开播让学生们在轻松的音乐、好听的声音中让了解自己的心理,掌握自己的心理情绪的变化。

知心姐姐信箱“心情驿站”。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小烦恼,把这些不快乐扔进“心情驿站”,知心姐姐会帮助他们。知心姐姐把这些问题分类,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谈心,或与家长、老师、同学联系,共同帮助他们消除烦恼,让快乐在他们脸上重现。

心灵之家——孩子们的港湾。这里窗明几净,充满童真童趣,孩子们在心灵之家翻翻书籍,下下棋,弹弹琴,听听音乐,也可以与知心姐姐交流谈心,让心在这里休息,让心得到宁静。

心灵鸡汤——展示心育风采。《心灵鸡汤》是学生自编自抄自绘的双月刊手抄小报,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摘抄学生内心世界日记,既展示了心育风采,又滋补了纤小的心灵。

校园心理剧——情境心育。校园心理剧就是把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编成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进行情境再现,在排练过程中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纠正,不良情绪的宣泄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教育有很大帮助。

快乐是一种心情,一个快乐分给两个人就是两个快乐,基于这个观点,学校定期开展征集“快乐种子”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配合,有的用文字描绘,有的用线条勾勒,快乐无所不在,收获丰硕。学校还开展征集笑脸活动,让各种笑脸定格在校园里。

开展相关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关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德育和心育紧密结合,从而磨炼意志、树立信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如书法学习、运动会、艺术节等。

学校为留守儿童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请班主任、科任老师多关注,心理老师定期交流,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了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了健康心理品质,预防了心理疾病,促进了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构建了完善、规范、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立德树人的福建探索》)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