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1234”构建分类分层的多元教师专业技术评价体系

2020年11月04日15:35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教师专业技术评价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学校内涵提升提供有力支撑。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后,唯论文的单一职称评审标准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要。2017年以来,黎明职业大学呼应职业教育及学校“双高”建设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探索利用“1234”构建起分类、分层的多元教师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评聘工作。教师可通过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型等不同途径参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学能力大赛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成效、教学改革方案、专利、技术革新成果、产学研转化成果、咨政报告都能作为业绩参与评审。

坚持一个原则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黎明职业大学校党委规划学校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协调校内外资源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并为多元评价体系执行提供文化保障、制度保障和过程保障,实现教师多元评价标准科学性、多元评价价值感一致性和多元评价结果公平性的有机统一。

把握两个要求

一是把握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要求。学校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优化教师年度考核指标设计,并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要求一并考量,服务教师职业个性化发展。

二是把握阶段循序渐进、人数依次扩增、途径逐渐多元的要求。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等叠加评价,减少偏差,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明确三个导向

一是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对师资水平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样化、差异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契合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要求,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人才供给。

二是以学校“双高”建设对师资队伍要求为导向。学校充分考虑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构建了基于专业群的人才需求评估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专业办学活力。

三是以激发教师职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导向。多元评价体系既要激发教师学术研究的责任意识,又要引导教师根据个人特质关注人才培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职业发展主体性作用。

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以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同行意见等日常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工匠精神,以身示范、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坚持以实绩为重。着重培养与培育教师“行业气质”与“工匠特质”,挖掘、提升教师“科研”与“教研”的潜质与水平,锻造、铸就教师“行业”“专业”的双重属性,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综合能力。

坚持以管理为要。着力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成效评价、各类成果认定标准、教学过程管理等多项管理办法,以多元评价引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为多元评价体系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以服务为基。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和信息办等部门组建咨询中心,为教师发展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与信息服务,并利用信息化系统生成教师发展动态图和教师个性脸谱,为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为教师人职匹配提供参考。

分类分层教师专业技术评价体系既关注教师过去的成绩和工作表现,更关注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提供标杆和努力方向,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专业发展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态势,为学校高质量办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全校“双师型”教师占比93.0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9.9%,教师科研项目数、科研平台数、技术服务收入、授权专利数、社会服务等10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首位。培养了教育部职教教学指导委员2人,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6个、专业带头人14人、高校杰青3人,泉州市技能大师2人、港湾人才计划116人。(戴汉良)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