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坐落于福州西湖之滨、大梦山麓,创办于1956年,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为主业的高校。走过一甲子的光辉岁月,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学院人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乃范”的校训,孕育了“追求卓越、甘为人梯”的学院精神,成为八闽大地名师成长的“芷兰之室”。独具教院特色的光芒和文化,汇成缕缕清风,拂过工作生活在这里每个人,拂过学习成长在这里的每一名中小学教师校长。2012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学校”和第十三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福建教育学院党委立足办学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打造师训校园文化特色为抓手,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现由形态文明向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的深化拓展,形成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抓实思想道德建设,塑造思想引领之美
学院坚持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成立党委讲师团,分层分类举办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学院党员“学习强国”人均积分、总体参与度排名长期位居全省同级高校前列。坚持不懈推进“三进”工作,不断兴起“大学习”热潮,党员干部理论武装获得新提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融入”,即融入培训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制度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巩固全院教职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实施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与福州三中共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福州一中、实验小学、茶园山小学共同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研究,积极打造具有成人师范院校特色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模式。
抓实领导班子建设,塑造责任担当之美
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以及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三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民主决策的程序。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抓严改做实省委巡视整改,大力推进廉洁学院建设,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推进院内巡察全覆盖,深化“1+X”专项督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领导有力,以上率下,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影响和带动全院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来院调研指导,对学院领导班子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敬业立学之美
主业转变以来,学院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2018年以来,分别以“奋进·担当”“爱国·奉献”“崇德·尚礼”为主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开展“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新教师入职宣誓等活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立足办学特点,建设全国首家师德博物馆,扩大师德教育辐射面和影响力。面向全省各市、县(区)开展“师德师风公益大讲堂”活动,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在全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师德引领师能,在师德师风教育的潜移默化下,学院涌现出一批追求卓越、甘为人梯的教师,14位教师入选教育部“国培专家”、20位教师入选教育厅“省培专家”,一批教师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教学成果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此外,还在参训学员中培养了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师德楷模和教育教学领军人才,为福建省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不断贡献力量。
抓实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文化育人之美
学院立足办学定位,以“师魂、基调、闽风”为主题,凝练形成“红色旋律”“教院清风”“书香墨韵”“梦山论道”“铸就师魂”“网上家园”“名师之路”等7个独居教院特色的师训校园文化特色品牌。2020年6月18日,《福建日报》以“以师训文化特色引领文明校园创建”为题专版报道我院师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2010年以来,连续11年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成立“梦山读书社”,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小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会、教师“1+1”读书俱乐部、青年教工读书小组等读书小组,常态化开展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建有艺术活动中心、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近年来先后举办福建省教师美术作品展、福建省教师书法作品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暨福州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书画邀请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廉政书画作品展、抗疫网络书画作品展等,引领全省中小学、教师进修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抓实校园环境建设,塑造和谐家园之美
学院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充分利用校园毗邻西湖梦山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建设“透窗见绿、出门望景、起步闻香、四季有花”的美丽校园。根据老校区过渡办学实际情况,本着节约、适用的原则,积极做好校区修缮改造,对校园景观重新规划布局,大力提升校园环境育人品质。委托专业绿化公司和保洁公司,持续推进美丽家园绿化行动和清洁行动,确保校园干净整洁。持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两项创建”,被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平安单位(高校仅3家)。
通过修缮改造,校内办公楼、教学楼、食堂、住宿等功能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处处有景观、步步有文化,各类建筑、楼宇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成为教职工乐业、学员乐学的芝兰之室。
抓实阵地建设管理,塑造规范有序之美
学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政主要议事日程,认真管好讲坛、课堂、论坛、刊物、网站等思想文化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学院主办的“福建基础教育网”点击量突破2.2亿人次,主办的《福建基础研究》期刊发行量超过3万册,图书馆古籍藏书2万多册、在全省高校仅次于厦大、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注册用户4万多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排行榜中3次荣登榜首。
文明校园创建有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近年来,福建教育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全国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基地,培训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坚持开展“送培下乡”,整体帮扶长汀县、将乐县教育工作,以及援藏、援疆、援宁等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学历教育传统办学优势,函授自考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册生2.8万人;整合成立基础教育研究院,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教研科研;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任务,搞好教育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加强校地合作,与厦门市翔安区、集美区、福州高新区合作创办优质附属中小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福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