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打造入脑入心思政课程、培育德智并重专业课程、开拓体育美育素养课程、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丰富交叉学科共享课程”,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充分激发任课教师创新活力,全面构建新时代优质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立根固本打造入脑入心思政课程
一流的思政课是“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研究生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政课,在教学中首创并运用“青春思索——舞台化课题研究竞赛法”,并将决赛地由校园延伸至革命圣地井冈山,研究生积极参与,受益匪浅。
该教学方式兼具理论性和艺术性,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研究一个与思政课程相关的理论课题,先写作论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剧本,最后以理性阐述与文艺表演有机融合的形式,在舞台上对课题进行诠释和汇报,并进行现场竞赛角逐。
这一学习方式比纯理论研究更加生动有趣,又比纯文艺表演更加深入深刻,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又契合当代青年普遍喜爱感性、趣味性、艺术性、挑战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研究生学习思政课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了同学们的心坎上、生命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受到主流媒体报道。
潜移默化培育德智并重专业课程
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相比,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难度更大。为构建全面覆盖、形式多样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着力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特别是让相对枯燥、生硬的理工科课程更有温度,研究生院立项建设了包含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学案例等一系列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并采取了与各学院分管副院长、一线教师面对面沟通、微信群思想碰撞等方式,共同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做法,大力支持老师们充分挖掘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细流滴灌的形式,因课制宜、潜移默化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材料学院《固体物理学》、数计学院《自然语言处理》等一批理论、实践课程都在立项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并以崭新的授课方式获得了研究生的认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显成效》获中新网专题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机械、土木等学院积极推动任课教师在线教学时将疫情防控、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政教育核心元素纳入到20多门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将疫情期间鲜活的案例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建筑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程德智融合在线教学经验介绍还受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全国的首批宣传推广,并获学会通报表扬。
未雨绸缪开拓体育美育素养课程
福州大学坚持研究生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针对加强新时代研究生体育和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
研究生院会同体育教学部积极商讨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专项运动技能相结合,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体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具体方案,并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了《太极拳》《有氧舞蹈健美操》等10门体育类公选课,供在校各级各类研究生选修,及时响应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的号召。
为提升研究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研究生院协调推动校内优秀教师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闽台文化概论》等多门研究生公共课,引进《图案审美与创作》《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等多门提升素养的“学堂在线”精品课程。
先进制造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结合校区所在地特色文化,开设《美学与美育》研究生必修素养课,分批邀请各行业艺术家以现场授课、师生即兴互动表演等形式,让研究生身临其境体验闽南文化艺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课程
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地方“双一流”院校,福州大学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推动行业产业全方位参与研究生培养,注重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与行业产业紧密对接,尽可能满足研究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给研究生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电气学院聘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导师,将研究生课程教学延伸到企业第一线,采用集中授课、讨论交流、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研究生充分了解行业产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借助企业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视野。与万山电力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的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基于BIM技术的输变电工程设计》,通过具体工程项目讲解理论知识,为研究生后续就业能较快融入企业和相关专业领域做好了充分准备。
石化学院致力于培养化学化工高层次技术人才,会同国内外专家学者精心编制研究生课程《流动反应技术及应用》教材,并引进康宁星云Nebula流动化学教学平台,提供本质安全技术教育的流动化学微反应教学系统,为研究生提供可视、互联、灵活的课堂体验,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反应机理,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做传统工艺不能做的反应,扩大研究领域,学习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更早地接触并了解工业化生产和流程。
破除壁垒丰富交叉学科共享课程
研究生院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调研并推动校内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的共建共享。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研究需求的研究生,在课程强度、深度、难度方面深化改革,促进学科深度融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已开设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研究生课程25门,整合资源,将不同学院开设的3门相同相近的人工智能类课程共建共享,新开设《人工智能与医工融合概论》《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与集群无人机基础》等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的科普通识类课程,拓展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视野,学习前沿热点科学知识。促进医工交叉融合,邀请福建省三甲医院医师、教授为研究生开设医学类系列科普课程。打造工程与管理交叉课程,开设《工程学创新》《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等研究生公选课。
未来,福州大学将继续坚持“四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加快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急需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