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程度,铸就学校高度。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四个突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总抓手,纳入学院“一个奋斗目标、奋力四大突破、完成六大任务、党建七大工程”“1467”总体思路,推动协调发展、注重常态长效,有力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力、同频共振。
突出以创铸心,筑好“文明之魂”
一所学校文明的精神气质,既要依靠历史传承、持续积淀形成;更需依靠当下奋斗、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文明创建的灵魂所在。学院坚持在师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搞创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办学治校,外化于师生行动。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开展扫黑除恶治乱、整治慵懒散浮拖等专项活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十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二是深化理论武装。运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形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在学校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利用新生入学、老生毕业、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师生中选树一批“群英谱”,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三是注重道德实践。举办“厚德健行”讲坛,开展“一系一精品”“一系一品牌”“三爱三节”等创建活动,打造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示范点,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敬老扶幼等活动。
突出以创促管,夯实“文明之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院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重要机遇和抓手。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党建工作,精心培育“三线一网格”“宫格图”党建模式和特色做法。二是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持续抓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修订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注重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在学校民主管理、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法依规公开校务、党务。三是推进校内综合改革。推行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二级目标管理,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打好人事改革“组合拳”,稳步推进“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第二轮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着力通过改革破除“五唯”。
突出以创育人,厚植“文明之根”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学院坚持把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基石,把育好人作为创建文明校园最重要的任务。一是优化育人环境。夯实文化“硬件”基础,建设文化长廊、校史馆、百草园、杏林书厢、实体书店,推进实施校园美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提升文化“软件”,拍摄学校形象宣传片,重新创作校歌,规范学校标识系统,以校园文化化人育人、凝心聚力。结合专业特点,建设文化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温暖校园。二是突出协同育人。构建健康文化、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四位一体”文化育人新模式。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二课堂成绩单”“青年大学习”等载体,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助推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三风一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积极推进崇德向善,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不断浓厚,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三是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服务规范化、日常化、项目化,定期到福州福利院、仓山区金山街道、福州五福缘老人养护中心开展志愿活动,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创新,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至2019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福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志愿服务人数占学生总数的78%,人均志愿服务时长9.6小时。学校志愿服务队囊括2019年福建省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等全部4项奖项,2个社团被评为全省高校学生优秀社团。
突出以创惠民,打牢“文明之本”
文明校园是一项“含金量”最高的学校名片,学院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把文明创建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服务师生、为民造福的过程。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危房改造,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对6栋教学楼、学生宿舍和行政办公楼进行维修加固。落细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升级人防、技防、物防体系,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传播健康文化。完成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任务。发挥专业优势和师生技能,培养“健康使者”,组建师生“健康服务队”,做强“社区1+N健康养老服务项目”,举办“社区健康大讲堂”,开设文化素养、养生等健康课程30多门,传播健康、服务健康。三是助力精准扶贫。校企共建南武夷药博园国家级星创天地,建设灵芝、“福九味”标准化栽培精准扶贫基地。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指导柘荣、德化等地农民中草药选育、种植,挖掘民间偏方和中药传承人,做好中药疗效验证,对口帮扶的农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