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演绎沉淀之美

——记全国劳动模范、福建中烟首席技师郑东文

2020年12月10日14:11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12月2日早上不到8点,郑东文巡检设备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车间,他一如往常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轮保机台,并指导同事进行调试。

作为福建中烟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卷包车间包装机组维修轮保组组长,郑东文在烟机维修岗一干就是30年。“我为自己是一名烟机维修工人而骄傲。”虽然已是全国劳模荣誉加身,但郑东文还是很快返回工作岗位,继续着与设备“相爱相杀”的时光。

痴“心”绝对

30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积累沉淀,郑东文从一名普通技校学生成长为烟机维修高级技师,成为攻克设备疑难杂症的“名医”。

上世纪90年代初,原龙岩卷烟厂引进意大利GD包装机。

进口“洋家伙”给大家出了道难题。看着眼前价值不菲的庞然大物,精密零部件成百上千,内部操作程序错综复杂,郑东文深刻认识到,卷烟制造业高难度、高技术的特点越发突显。

“死磕就对了!”善于学习、乐于钻研的郑东文学习热情被激发,他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学懂弄通悟透设备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对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细节都打破砂锅问到底。

上班时见缝插针、回家后挑灯夜战就是郑东文当时的状态,设备图纸、说明书和调试手册时刻不离身,对英文一窍不通就找厂里翻译帮忙。“更多时候还要查字典,反复琢磨,一定得啃下来。”一本设备说明书,郑东文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才弄明白。

“郑工非常能吃苦,脑子又活络,善于发现问题、找解决方法。”郑东文得意门生、卷包车间主任钟凌说,记得有一次下班后,去师傅家请教一个技术问题,看到灯光下师傅正伏案自学,一边翻看设备说明书,一边在纸上做笔记,身边还摆着厚厚一摞记录本,“当下就明白,果然越优秀的人越勤奋!”

为了让更多的烟机“司机”开好设备,郑东文动起了“著书立说”的念头,他积极参与培训教材、考试题库编写,先后主持完成烟草行业X6S软盒包装机和BV硬条及条外透明纸包装机两种教材共63.6万字的编写任务。

匠“心”领创

新时代的技能人才,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创新。

为了带领更多人参与创新工作,2015年,“郑东文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来自机械、电气等各条技术战线的优秀人才汇聚一起,踏上了团队创新新征程。

一次一次的攻坚克难,大大小小的排忧解难,铸就了郑东文金牌“医生”的称号。

时针拨回十年前的一天。

“郑工,设备坏了,问题不小!”电话那头传来了急促的求救声。

凌晨4点,睡梦中的郑东文接到紧急电话,连夜赶到车间。GDX6中的5号轮整体损坏,连带好多部件不同程度“受伤”。

郑东文临危不惧,快速做好人员调度,边看调试说明书边跟同事探讨如何动手抢修,30多个小时后,障碍终于被扫清。“出来吃早餐,拿筷子的手不停颤抖,而师傅吃完抹了抹嘴,头也不回紧接着又去培训了。”钟凌说,他当时心里只有大写的“佩服”二字。

倾“心”传承

“‘有问题,找郑工’在车间口口相传。”钟凌说,“师傅是时间管理和提升效率的能手,一边负责价值不菲的精密设备,一边积极传道授业解惑。”

郑东文经常前一分钟还在机台上,后一分钟就满手油污走进培训室,又或者,正在授课时被突然叫去抢修。

“给大家上课,也是对我个人的促进,你来我往才会教学相长嘛!”郑东文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确保他们听懂设备的“声音”。

聚成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郑东文作为牵头人率先提出“师带徒”计划,搭建起“共同创新、共同成长、分享技术、分享经验”平台。

杨添锦是首位跟郑东文签约的徒弟,他说:“3年为期,每3个月理论考核一次、每半年实操考核一次。3年后出师,现在我们基本能独当一面了。”

为调动自主创新积极性,工作室推行项目制管理,对管理项目和科技项目进行标准化、全方位管理,完善“徒工匠师家”的金字塔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有规划、有教材、有题库、有评价的维修学徒系统化培养模式。今年,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工作室”。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个个实至名归的荣誉收入囊中,郑东文传承一份技艺、守护一颗匠心,用始终如一的认真和努力诠释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姚佳君)

(责编:陈楚楚、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