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四五” 福建多领域这样做

2020年12月18日17:23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人民网福州12月18日电(陈涛)12月18日,“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福州举行。

发布会邀请到福建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修兴高,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先义,福建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家城,福建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建潮介绍福建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发展成就和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焦艳 摄

福建省国资委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修兴高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福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情况。

福建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修兴高。人民网 焦艳 摄

截至2019年底,福建全省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4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4万亿元,利润总额639.99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8倍、2.3倍、1.6倍。其中,福建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2019年末资产总额1.88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77.19亿元,利润总额227.91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6倍、1.5倍、2.5倍。

“十三五”期间,福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国有企业在福建重大基础设施、基础性产业领域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4家进入中国500强,12家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企业数增至6家。

二、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在福建持续落实落地,省属控股上市公司达16家,至11月底总市值1421亿元。福建省属企业股权多元化比例达49.6%,其中与非国有资本混改比例42.9%,累计引入非国有资本357.2亿元,同时“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

三、国资监管持续优化

福建不断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监管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落实。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三期)项目建设完成,监管方式持续优化。

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福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建强织密国企基层党组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并总结提炼“133”国企党建工作新模式。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和国企党建各项工作的规划,修兴高表示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服务”,强化“四个能力”,落实“七项举措”进行推进。

围绕“一个目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突出“三个服务”: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和福建省内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服务福建全省产业发展;发挥功能保障作用,服务福建全省社会民生事业。

强化“四个能力”: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的功能保障能力;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引领带动能力;现代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

落实“七项举措”:一是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重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打造国资运营平台和产业投资平台。二是牢牢把握激发活力这个根本目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落实落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四是推动对标世界一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五是加强开放共享合作,强化国资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引擎”。六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七是强化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此外,修兴高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十四五”福建国资国企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服务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方面的举措,将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畅通循环、保障民生、稳定增长中的作用

加大对民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新型城镇化项目投资力度,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积极参与推动福建十大产业提升工程

推动福建国有资本更多投向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2年,70%以上的省属国有资本布局在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三、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围绕“服务全省、带动产业、立足长远、注重效益”的目标,推动国有资本向资源型、基础型、平台型和产业引领型企业集中,并支持省属企业与中央企业、地市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之间按市场化原则有序重组整合。

四、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深化闽台合作对接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新一轮对台产业合作计划,大力引进台资产业链核心技术、龙头项目和高端人才,同时推动两岸建立便捷、经济、安全的能源资源供应通道。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刘先义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福建市场监管工作的成效,有五大亮点: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先义。人民网 焦艳 摄

一、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

福建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简化食品、工业产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生产许可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431.3万户,比“十二五”增长142.92%。

二、质量强省建设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福建质量工作考核成绩均在全国前列,2018年取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其中,厦航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实现福建在中国质量奖上零的突破,31家企业获省政府质量奖,并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1项、国家标准1645项、行业标准1464项,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2094项,全省2万各类组织获得各类认证证书8.9万张。

三、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有效突破

出台《福建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并在全国首创以省市联动方式实施“1+10”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创新计划,启动实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建设运营“知创中国”“知创福建”线上线下双平台,首创“最多跑一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模式,福建有效发明专利达4.9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12.4件,提前超额完成福建“十三五”专项规划目标。新增注册商标112.3万件,比“十二五”同期增长224%,现有有效注册商标162.4万件,居全国第七位。

四、市场监管安全底线进一步夯实

连续20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福建2019年度食品安全考核获评A级、药品安全考核连续2年获评A级。福建省级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五年超过96%,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五、市场秩序更加稳定有序

福建在全国第一家全面建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创新实施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并围绕价格、广告、网络市场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福建市场秩序总体稳定有序。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市场监管的规划编制工作,刘先义表示将重点发力于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准入更加便捷

深化企业登记注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

二是质量提升更加显著

发挥标准引领功能,强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更好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四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强化风险管理,扎实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

五是监管执法更加高效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福建省医保局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刘家城介绍了“十三五”福建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成效,有六个亮点:

福建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家城。人民网 焦艳 摄

一、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2020年6月底,福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3791.15万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814元,比2015年增长65.97%。2019年职工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89.1%,比2015年提高7.1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4。

二、医保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福建实施医保扶贫三年行动,率先实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障政策,政策实施三年来共补助金额2.11亿元,平均报销比例从77.97%提高到90.6%,其中34种大病报销比例从82.95%提高到98.02%。

三、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

采取医保和财政综合保障,及时预付基金12.07亿元,保障“先救治、后付费”。同时实行企业医保缴费减征缓征政策,阶段性降低企业医保缴费30.66亿元。

四、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共追回医保基金8.56亿元,福建全省和福州、厦门纳入国家医保监管“两试点一示范”地区,并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五、医保改革实现“五个率先”

即在全国率先整合医保管理体制、率先建立“三医”联动医保牵头推进机制、率先建立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机制、率先建立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机制、率先推进医保收付费改革。在省级统筹调剂中,2019年有6个地区受益8.11亿元,国家和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一年可节约费用达30.06亿元。

六、医保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福建全面推广“窗口综合柜员制”成为全国服务范例,超过750万参保人员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在莆田设立大陆首家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并推广至厦门、泉州等地。福建11919个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医疗保障的发展思路,刘家城表示将围绕“一个目标”,深化“三医”联动,着力建设“五个医保”推动福建医保改革。

一、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推进福州等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二、推动“三医”三联动改革“全联”“深动”

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作用,统筹推进医保支付制度、药品耗材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快按病种和按DRG收付费改革,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稳步扩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覆盖面。实行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三、着力建设“五个医保”

即公平医保、高效医保、智慧医保、法治医保和安全医保,重点推动四大工程:推进医保基金省级统筹,实现医保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建立福建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信息共享;实施医保基金监管创新工程,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实施医保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保障网络。

福建省金融监管局

谈谈“十三五”

发布会上,谢建潮介绍了“十三五”福建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成效表现在四个方面:

福建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建潮。人民网 焦艳 摄

一、金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有力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福建各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合计2321家,较“十二五”末增长近70%。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7.7%,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占福建财政总收入14.6%,分别比“十二五”末上升1.3和3.01个百分点。福建全省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0.25% 、73.33%。近五年社会融资规模新增量累计超3.6万亿,其中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近1.6万亿,比“十二五”末增长182.49%。境内上市企业150家,居全国第七位,比“十二五”末上升1位。

二、金融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

福建推动建设“金服云”平台,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截至三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和户数同比增长30.7%、18.5%。1-10月,福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4.49万户(次)中小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313.52亿元融资担保服务。

三、金融改革进程加快,发展内生动力有效增强

福建积极创建宁德市、龙岩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三明市、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泉州市、龙岩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在福建落地,并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两岸征信查询和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两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设“台资板”,累计为台企提供融资21.54亿元。

四、行业运行平稳健康,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向好

截至2020年11月末,福建不良贷款率1.27%,比2016年最高点下降了1.52个百分点。福建网贷机构已全部退出,有存量业务的网贷机构剩余3家,并保持对非法集资、“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

谋划“十四五”

对于“十四五”福建金融业的规划,谢建潮表示将推动六项重点任务:

一、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推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以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体系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机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

二、强化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大力支持重大项目,服务重点领域发展,推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推进支持乡村振兴。

三、坚持金融创新驱动

推动国家级、省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深化闽台金融合作创新,放宽业务准入,推动台企金融服务便利化、台胞金融服务同等化。

四、提高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福建企业上市、发债融资和再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建成高质量的福建特色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推动成为福建上市企业的培育孵化基地。

五、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

支持各类地方金融组织有序健康发展,构建传统金融与地方金融组织的双向循环格局。持续建立优化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审批备案程序,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

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持续优化“金服云”平台。强化金融议事协调联动配合。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责编:林东晓、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