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
张丽津:胆大心细的矛盾“调解员”
张丽津在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处理线索。
名片
把群众需求放心上,化解棘手投诉很在行
1971年生,市执法局执法督查处四级调研员
今年50岁的张丽津,在城管队伍工作已经27年了。2009年,她开始负责投诉中心日常受理以及城管执法来信来访相关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也练就了她胆大心细的性格。
“来投诉的人,多是带着情绪的,甚至有人一来就拍桌子、恶言相向。”张丽津说,刚开始真有点招架不住,但也很快找到纾解办法。“其实就是学会换位思考,与投诉人心想一致,自然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张丽津举了此前思明区某小区违章搭盖投诉件的例子。
“举报人小陈情绪激动,每天都来。说是投诉违建,但明显对我们有股不明的怨气。”张丽津镇定自若接待了小陈,并开始着手摸清情况。原来,小陈在小区沿街店铺开小吃店,因为多次占道且屡教不改,被依法暂扣了经营物品。这次虽是来投诉,却有借题发挥之嫌。于是,张丽津一面着手处理违建线索,一面耐心安抚劝导小陈,还帮她协调解决了楼上住户乱晾衣物导致滴水的问题,小陈态度终于软下来,棘手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不怕事、能干事,张丽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城管女“铁军”的不凡担当。2019年,市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揭牌,投诉中心并入平台后,张丽津更忙了——从原先只需要处理城管执法案件线索,到如今要承办各个城市部件破损问题的处置。“城市管理工作更上台阶了,问题解决更高效,老百姓的烦心事也能更快解决,我们责无旁贷,再累都值得!”张丽津笑着说。
张静:果敢干练的城管法律“顾问”
有钻劲敢创新,推动城管领域依法行政
张静在为执法人员进行执法业务培训。
名片
1982年生,法学硕士,市执法局政策法规处二级主任科员
安静、内敛,是张静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办公室的同事都很熟悉她的另一面——果敢、干练,甚至有点“较真”。大家都说,她这股子“钻劲儿”背后,是对法律专业的热爱,更是对城管法规工作的一丝不苟。
“城市管理工作越来越精细化,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才能夯实执法的根基。”说起城管领域法治建设,张静见解深刻。虽然2018年才从法院转岗到市执法局法规处,但如今的她已经是局里法律法规业务的行家能手。
张静跟记者聊起了2019年东坪山治违的事。“拆除整治环节,存在很多难点。比如无主建筑的执法流程,拆除过程的证据保全等问题,都需要仔细研判分析。”张静说,这既要依法依规,也要适时应变。比如,不同类型的违建,拆除通告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每一宗的实际情况进行拟定。勇担当、敢创新,张静用过硬的专业素质,打破了执法过程中的实际难题,为东坪山违建整治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起草《关于规范和推进国土资源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的工作意见》《关于“两违”非诉行政执行“裁执分离”案件暂缓、终结执行标准与流程》,为进一步推动“两违”积案清理提供了规范依据;制定《“门前三包”执法工作规程》,之后又到六个区及市局直属大队开展执法培训,参与区城管中队办案人员一线执法工作,指导法规落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三年多来,张静一直坚守初心、默默奉献,为城管领域法制化、规范化做出积极贡献。
陈玉珊:忙碌在文明创建路上的“暖心小姐姐”
下足“绣花”功夫,柔情执法扮靓文明家园
文明创建期间,陈玉珊(右)与同事参与志愿“走街”、洁净家园。
名片
1988年生,市执法局一大队办公室副主任
陈玉珊是翔安人,平时,每周末她都会回家看看父母。但去年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执法局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期间,陈玉珊忙得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
“为营造更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我们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分组分时段走上街头,开展市容巡查整治。”陈玉珊告诉记者,她跟同事将工作外的时间划分成三个时段,大家轮流值勤,通常,三天就会轮到一个夜班。
“玉珊很为需要照顾小孩的队员着想,私下要求多排一些夜班给她。如果谁家有突发情况,她都是第一个顶上。”同事告诉记者,陈玉珊是大家口中的“暖心小姐姐”。文明创建期间,为让在外巡查的同事不落下午餐、晚餐,陈玉珊总是细心地提前订好餐,挨个送到执勤点位,看大家吃上热饭后,她才回来简单地扒拉几口已经凉掉的饭菜,继续投入工作中。
几次夜班,陈玉珊负责巡查的路线在湾悦城、万达商圈一带。一路上,小吃店多、人流量大、共享单车停放点多。陈玉珊用女性特有的细心与和善,柔情执法,劝导市民有序停放非机动车、引导店主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其实,日常工作中,她一直都不怕吃苦、冲锋在前。陈玉珊所属的中队,负责全市6个市管公园违建执法工作。最忙的一天,陈玉珊白天“暴走”在植物园,巡查违建监控点,晚上,又匆匆赶到湖里万达一带,维护市容秩序。每天巡查超过10个小时,陈玉珊从不叫累,她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为人民管好城市,才能真正对得起自己热爱的职业。”
肖佳蓉:“退伍不褪色”的“女战士”
曾经的军人再上“战场”,志愿服务诠释城管担当
肖佳蓉(右)主动请缨支援社区防疫工作。
名片
1993年生,市执法局二大队女子中队队员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这场抗疫战争,我当然要上!”你可能想不到,说这句话的,是一个“90”后漂亮姑娘。看上去一脸稚气,可到了抗疫“战场”上,她却像女战士一样冲锋在前。
去年2月春节假期期间,在得知兴华社区防控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后,肖佳蓉主动请缨前去支援。一到岗,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一顶帽子、一个红袖标、一把红外线体温计,就是她在抗疫一线的全部“武器装备”。
兴华社区共6个小区,有一万多名居民,小区出租户较多,摸排工作十分繁重。清晨天还没亮,肖佳蓉已经赶到社区,帮助网格员摸排辖区人员情况。她歪着脑袋,将听筒夹在耳朵与肩膀之间,双手在键盘上迅速敲打,将资料一条条准确无误地录入电脑。起初,一天内,肖佳蓉至少要拨打50个电话,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摸排登记工作。
忙完登记工作后,肖佳蓉又加入社区出入口的体温测量工作,在寒风中一站就是数个小时。
“只要不上班,她的身影都会出现在社区,还经常和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兴华社区几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肖佳蓉身上,他们看到了一名城管人的奉献与担当。
去年7月,肖佳蓉收到中共厦门市湖里区委组织部发来的感谢信,“挺身而出、逆向而行,把防疫一线当作‘战场’,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品质。”
【镜头】
新时代城管巾帼风采:柔性劝导 精细服务 文明有礼
温柔的声音,明媚的笑容,干练的身影——看,她们来啦!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城管服务需要,探索人性化、柔性化执法新路子,2019年4月,我们组建了市执法局二大队女子中队。”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支为柔性劝导、精细服务专门打造的队伍,由9名退伍女兵和11名大学生组成。经过一个月多方位强化训练后,女子中队正式上岗。
从此,厦门市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英姿飒爽、充满朝气的女子执法队伍,她们奔走在城市中,开展政策宣传、劝导占道经营、规范共享单车停放、为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她们以女子特有的温柔、细心、体贴,践行柔性执法理念,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城管执法的新形象、新风采。
她们的“多奉献、多付出”,为城市带来了哪些改变?数据是最好的说明——去年12月至今,女子中队共参加志愿走街活动64次,出动192人次,共纠正跨店经营192家、违规广告设置198处,规整共享单车2000余辆,劝导不文明行为150多起,开展便民服务6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200余份……
继荣获2020年省级青年文明号后,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市执法局二大队女子中队荣获2021年福建省巾帼文明岗称号。(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陈俊芳 陈梦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