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投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加快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是福建莆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发展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莆田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一、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
一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加快科技型企业引进步伐,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供给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妈祖医学院、兰州大学莆田研究院,推动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东南信息技术研究院等本地院校与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实现科技供需精准匹配。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343”重点产业,实施“一产一院”建设工程,布局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化、特色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及北理工、北航、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院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转化落地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三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制度。推动技术转移服务载体建设,依托产业园打造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做大中电科创城、京东数字产业园、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现有科创平台,提升建设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加快承接高水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二、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攻产业主攻工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
一是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奥特莱斯鞋艺小镇、涵江雪津啤酒小镇等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鞋服、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鞋服企业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实施跨界合作、联盟创牌,推动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依托雪津啤酒等龙头企业,强链补链扩链,打造啤酒全产业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莆仙文化内涵,嫁接华润中艺、京东等高端资源,提高工艺美术产业附加值。
二是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以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契机,依托华峰、赛得利、永荣等龙头企业,强链补链扩链,打造千亿集群。围绕城厢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涵江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基地、仙游智能终端制造基地等“一中心两基地”,加快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等项目,延伸拉长产业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围绕福建(莆田)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集气电、风电、光伏于一体的能源产业集群。
三是抓未来产业培育壮大。重点布局5G、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重要承载区、全省平台经济示范区。依托全国首个“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加快高端专科医院和生技制造产业集聚,布局“5G+医疗健康”管理体系,打造生命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圈示范标杆。
三、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产业
聚焦重点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工厂,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进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重点实施以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普及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分行业、分重点、分步骤持续推进智能制造,着力发展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产品,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依托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面向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鞋服等重点行业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能互联工厂。推动龙头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现深度互联,打造全产业链信息数据链,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配置流通效率。
三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采取“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应用云服务,打造一批上云示范企业。引进云计算服务商,在工业设计、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降低信息化成本和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平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B2B电商平台和无车承运平台等生产性服务平台。
(作者:陈加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学员,莆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