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传承闽大德育传统 全面推进立德树人

2021年04月12日15:42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传承闽大德育传统,立足合作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红色做成特色、以主流引领多元”工作思路,以“红五月”“爱十月”两个主题教育月为抓手,以“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创新创业”两个实践平台为载体,积极打造大学生党员“红岩苗圃”滴灌式教育品牌,培育了一批批应用型人才。

聚焦“四个课堂”,吹响“全员育人”集结号

海峡学院积极构建“四个课堂”,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一是“红岩课堂”教师导学。每年10月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月”,邀请校领导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讲新生入学教育“第一堂党课”,学院书记、院长带头上好“第一堂思政课”。二是“红薪课堂”团队讲学。组建党务思政干部“红薪”工作室,创建红色教育“海峡红磨坊”,推出“中国精神”特色十讲、“同心战疫”系列云党课。“红薪课堂”导师荣获省易班发展中心第二届思政网络课程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各2名。三是“海小星课堂”党员领学。由一批政治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师生党员带头领学,依托“闽院海峡红岩苗圃”微信公众号分阶段、滴灌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四是“暖薪课堂”朋辈互学。组建“暖薪课堂”学生志愿讲师团,以学习新思想为主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社区、学生公寓等,开展示范性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近些年来,党员领导干部全员参与立德树人,共开设讲座学习30余场,对象覆盖近万名大、中、小学生。

聚焦“四个计划”,打好“全过程育人”组合拳

海峡学院持续推进“红心工程”建设,力求多形式、全过程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大一“红心培育计划”:将第一堂党课和思政课纳入新生入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公寓搭建“中国精神”文化长廊,在宿舍开展“中国精神”的文化装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端正入党动机。大二“红心锤炼计划”:以学习研讨、主题沙龙、党务实操、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五个一”为主要形式,举办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实现知行合一,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三“红心锻造计划”:鉴于闽台“3+1”专业学生需赴台学习的特点,学院党委把党员教育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红色掌上“随身听”——“闽院海峡红岩苗圃”微信平台,实时发布党建思政新动态。学生在台学习期间,除了坚持定期思想汇报,还注重发挥在专业学习、教育管理和组织生活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四“红心铸魂计划”:构建经常性红色教育机制,把学习新思想的内容融入“三会一课”、党团日活动以及各类党团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国情校情的热点、特点开展“红五月”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创新创业”模式,增强青年学生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近年来,海峡学院党员义工服务站累计举办222期义工活动,约6927人次参与,时长达35456小时。海峡学院教师党员参与指导的创新创业创造项目共获得国赛银奖2项、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单项奖1项。

聚焦“四个海峡”,建设“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海峡学院以“四个海峡”创建为载体,打造点线面体“立体化”育人新格局,将立德树人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围绕“红色文化”,构建学习海峡,重在“德育”。注重推进学习新思想常态化长效化,将新思想学习、传播融入大学生主题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挖掘“红色元素”,构建创新海峡,重在“智育”。以“第一课堂”为基础,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的思政教育功能,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理性思辨、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开拓“红色实践”,构建青春海峡,重在“体育”“美育”。以“第二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体质和意志力。四是打造“红色模范”,构建文明海峡,重在“劳育”。以“第三课堂”为平台,从“种菜课”“炒菜课”出发,将课堂延伸到生活空间,实现更多元的劳动育人课堂,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海峡学院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育人工作成效作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吴舟、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