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画家黄羡“游于艺”: 风流笔墨间

2021年05月16日10:3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黄羡“游于艺”: 风流笔墨间

 黄羡创作中。陈榕梅摄

不打底稿,意在笔先,紧要处率先着色,将干时以墨破色,眉目传情细入秋毫,形神兼备跃然纸上。

以墨破色勾勒脸部是画家黄羡惯用的技法。“运用得好,会显得更滋润、更自然,当然难度也更大。”

古稀之年的黄羡是在国画笔墨传统里浸润成长的。他来自人文荟萃、人物画大师辈出的福建仙游。父亲黄羲早年师从李耕、李霞,眼界大开,画意大长;之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自成大家,尤以古典人物画名闻遐迩。黄羲还是中国人物画高等教育先行者,曾应潘天寿之邀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教16年。

跟父亲一样,黄羡自幼嗜画成痴,天赋初显。他五六岁即观父作画,耳濡目染,之后更得耳提面命,打下扎实笔墨功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在白漆木板上画画临摹;上学后,他在课本空白处和练习簿上画古装人物。

“初中时的班主任是美术老师,学油画的。”黄羡回忆说,“我跟他学画各种宣传画,也学了不少东西。”

1977年,黄羡如愿以偿,进入父亲曾任教的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他废寝忘食,聆听李震坚、方增先、吴山明等名师教诲,揣摩他们的笔墨与造型。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他的绘画技法愈益纯熟,对艺术美学的感悟与哲思日臻佳境。

黄羡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博物院工作。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珍稀的书画真迹,得以钻研其中的笔力运道、水墨晕染。他还向国内一流鉴定、书画大师学习书画鉴定,对艺术有了新的感悟。“优秀的作品都蕴含时代气息、时代精神,经典看多了,眼界自然高了。”

学院与家学的双重培养,热爱与勤奋的叠加作用,孕育了黄羡独有的艺术风格。他不断在笔法、水法、墨法上寻求突破,推出别开生面、境界高远的精品力作。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的评价深中肯綮:“写实而不繁,重在传神;泼墨而不怪,妙在情韵。”

再现历史典故和古诗画意,呈现古意盎然而又贴近当下的缤纷世界,是黄羡人物画主流。他用简洁的线条描摹人物的骨相、动作,气韵生动,气象万千;在坚持传统笔墨技法的同时,他不断探索,追求“遗貌取神”的超凡境界。

于是,他写出 “采菊东篱下”的恬淡、“绝代有佳人”的哀怨、“一樽还酹江月”的豪放、“天涯也有江南信”的欣喜;他再现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漂母饭信的情深意重、苏武牧羊的忠贞不屈、风尘三侠的义薄云天。

艺术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黄羡同样孜孜不倦于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他曾数度远赴大西北采风,艰苦跋涉于高山雨林、草原大泽、雪山戈壁、竹楼毡房之中,“捕捉荒漠疾驰的风云,凝却峡谷奔泻的急流,写意冰山纷飞的飘雪,淡晕边陲独特的风情”。

《高原茶香》中美丽的藏族少女专心制茶,浓浓的酥油茶香扑鼻而来;《泸沽湖畔》中摩梭母女喁喁私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境天成;《澜沧江畔》着力水韵渲染,傣族少女的秀美与雨林地带的湿润沁人心脾。

黄羡30年前赴新加坡首办个人画展,其后多次办展、出版画集。作为黄羲博物馆馆长,他倾力整理传承父亲的艺术遗产,编辑出版了包括黄羲精心绘制的人物十八描范本在内的黄羲画集、画论等。近年来,他还多次举办黄羲、黄羡联名画展,展出父子二人在传统人物画领域传承百年、深耕细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黄羡讷于言而勤于思、敏于行,退休多年依然每天挥毫泼墨不止。他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不时求索出新、乐在其中。“水墨人物画既古老又新生,仍需与时俱进,探索融合扬弃之路。”他说。(记者 巫奕龙)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