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服务型制造发展调查:“面向服务”,制造业如何蹚出转型新路?

2021年06月11日08:33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面向服务”,制造业如何蹚出转型新路?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模式,龙马环卫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城区环卫作业状况实时监控、实时远程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全面提速期,福建省把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促进制造业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19家企业获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国仅有6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福建省就占了两席,分别为泉州和厦门。

  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动力何在?福建省服务型制造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出哪些经验?进一步推进的难点又该如何破解?日前,记者到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希望寻找到答案。

  制造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背景】2015年来,福建省先后制定《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2017年—2020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培育和扶持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体系。

  位于龙岩市的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内,无人驾驶扫地车、氢燃料电池路面养护车、大件物料破碎车等全新装备让人眼前一亮。去年,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龙马环卫主营业务收入达54.03亿元,同比增长28.94%。

  仔细研究企业年报就会发现,由装备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龙马环卫逆势增长的主因。去年,公司环卫服务收入超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6%,首次超过装备制造。得益于环卫服务收入的增加,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3.71%。

  龙马环卫是福建省较早实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企业之一。

  2014年前后,公司对市场进行分析,意识到环卫装备市场趋于饱和,单纯销售装备迟早会碰到天花板。

  2015年,公司开启了“装备+服务”双轮驱动的模式。当年,公司签约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环卫服务项目,帮助当地环卫作业机械化清扫率从19%提高到85%,大幅提高了清扫效率。该项目也成为国内环卫一体化标杆项目。

  从0到1,从1到N,公司环卫服务总承包的订单如今遍布全国19个省市近80个县区,服务人口逾6500万,总合同标的超300亿元。

  “我们的服务涵盖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以及公共厕所运营管理、物业管理、智慧环卫等领域。”公司装备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沈小皓介绍道。

  沈小皓认为,基于对自产设备的熟悉,公司在环卫服务中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如何搭配使用设备、如何更好控制运营成本、如何维护保养设备等。

  同时,环卫服务也带动了公司的装备研发。“比如,服务中遇到路边的破沙发、破桌椅等大件废弃物,难以处理。经过服务团队反馈,我们设计了大件物料破碎车,现场就能将这些不规则废弃物抓取到车厢内破碎成粉末,避免了另建破碎站、来回拖运的麻烦。”

  在省工信厅生产服务业处处长许镇波看来,龙马环卫的转型具有示范作用。“从制造业微笑曲线看,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设计和服务销售两端,中间的生产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一条必由之路。”

  省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省服务型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夏玉雄也认为,转型服务型制造,是为了实现制造业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随着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想要解决制造业粗放式发展问题,就必须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服务型制造的闽企实践

  【案例】今年2月,重庆市大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办公楼老旧电梯改造需求。来自福州的快科电梯公司经过现场勘察,给出一套垂直交通重塑综合解决方案。经过45天的升级改造,该办公楼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政策的推动下,福建省已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迈步。尽管这些企业的服务模式不尽相同,但都不再只将关注点集中在制造本身,而是通过创新盈利模式,使企业通过服务获得更多附加值。

  最近,位于泉州的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引进AR运维项目。AR眼镜就好比后台工程师的千里眼,即便是千里之外的海外客户,设备有什么问题,工程师都可远程帮助解决。

  AR运维项目,只是泉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模式的一次升级。几年前,这家混凝土砌块成型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为出厂设备植入远程模块,借助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设备健康管理、远程监控维护、故障预警等服务。

  “相比出故障再解决问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客户避免了因设备宕机造成的损失。”公司总经理傅鑫源说。

  如今,公司的工程师团队24小时在线为客户保驾护航,客户一半以上的报修通过远程功能得到解决,平均故障解决时间缩短85%,客户好评率达97%。基于信息化技术,公司正在研究将制砖配方管理、定期设备“体检”、“黑灯工厂”改造等付费服务、增值服务融入服务体系,并积极拓展生产性金融服务。

  从售后服务延伸出的服务型制造,正大幅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有一些新兴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诞生伊始就瞄准“面向服务的制造”。

  快科电梯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后电梯市场”的创新型公司。公司在调研中发现,8家外资品牌占据了电梯行业70%以上的份额,在新装电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要和国际品牌竞争,须另辟赛道。于是,他们瞄准旧楼加装电梯的细分市场。

  针对大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楼的老旧电梯改造,快科给出的方案是:提升现有井道内电梯运载能力,原载重1000公斤的电梯增容到1350公斤,速度由1.0米/秒提升至1.75米/秒;同时,在办公楼右侧增加一台高53米、载重1000公斤的带钢结构一体化加装电梯。

  上述方案所用到的TardisE系列增容提速电梯和E30系列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均是快科研发的专利产品。

  此外,快科还摸索出免费加装、免费维保、租赁使用的电梯租赁商业模式,有效破解旧楼加装电梯面临的资金难、协调难,解决了后续电梯管理、维修费用筹集及主体责任等问题。目前,快科已入驻全国近百个城市,成为旧楼加装电梯领域的龙头企业。

  “快科的服务模式,涵盖了总集成总承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等。以快科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多态并存、协同发展,实现了在固有盈利体系上的升维,代表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夏玉雄表示。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有着信息化基因的服务型制造,自带新业态“爆点”,为疫情之后的福建制造业注入“强心剂”。

  莆田双驰鞋业,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基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实现按需生产、即时发货;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锂电池检测设备生产,到为宁德时代等大客户提供专业化检测服务,再到转型为智能充电站运营商,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检测服务,成为借由服务型制造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典型。

  此外,部分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流程中非核心但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研发、物流运输、检验检测等环节从原企业中分离出来,为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

  安踏智能仓配一体化园区,投入运行一年,现已成为全省唯一的生产型省级物流示范园区;龙溪轴承,将检测部门剥离,设立专门的检测公司,提供技术研发、创新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赋能区域行业的效应不断显现。

  构建大体系的政策设想

  【声音】“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的方向。从目前来看,企业都还在路上,没有所谓的转型成功或转型结束。”长期关注服务型制造的泉州市工信局生产服务业科科长苏凯乐表示。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尽管福建省服务型制造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行业、区域、模式上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首先,福建省已实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鞋服、家居建材、能源材料等五个行业。

  “同样作为福建省主导行业之一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应用服务型制造模式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忽视了自身可通过面向下游开展供应链服务,加快石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产业优势。食品饮料、医疗健康等行业,也都需要进一步培育与提升服务型制造,发挥行业的效能优势。”省工信厅相关人士说。

  其次,福建省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重点与示范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而三明、南平、宁德等地主要以原材料制造行业为主,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不强,区域的整体服务化水平和意识还相对落后。

  第三,福建省服务型制造主要集中于总集成总承包、定制化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设计等模式,检验检测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生产性金融服务、服务型制造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新兴模式尚未实现落地应用。

  “即便是较为成熟的四种模式,工业设计服务尚未达到用户参与设计的程度,定制化服务还没能建立成熟的客户体验与在线中心,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多只是进行远程运维,总集成总承包则很少真正有实力承接交钥匙工程及国际项目。”夏玉雄说。

  此外,一些企业亟待更新理念。

  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朱宏任认为,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在卖产品的同时也提供服务,但不少企业对服务型制造认识不足,仅把其当成售后服务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服务提升附加值和企业收入的作用。“如果说现阶段企业的转型还停留在‘基于制造的服务’,那么‘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积极引导企业走‘面向服务的制造’。”

  他还指出,一些制造业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时,出现了企业旧有管理体制不匹配的问题。“服务型制造更加强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从需求端出发,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新的管理体制必须更多体现跨领域、跨学科的服务,能将企业产生的价值与客户、与需求方共享。”

  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在现有财会税收制度下,制造业中的服务收入难以统计,导致自身难以享受服务型制造的相关政策福利;同时,科研力量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制约了自身的服务化转型,急需公共服务平台的介入。

  对此,许镇波表示,接下来,福建省将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全面构建服务型制造的大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标准建设,解决服务收入难以统计的制度性痛点。更重要的是,福建省将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向行业开放人才培养、共享检测、科技研发等公共服务,为推进服务型制造提供更多支撑。(林侃)

(责编:陈蓝燕、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