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悟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理想力量
今年,上宫支部旧址被确定为全省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之一。 张力 摄
6月的闽中大地,青翠丰饶。绿林环抱间,偌大的馨山书院气派巍峨,为周身注入一股凛然之气。循着净土气息,似乎能听见大山深处跳动的历史脉搏。
书院内,年轻的讲解员领着一拨又一拨访客,丈量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是党员,他们时而仔细聆听,时而交流提问,墙外的炎炎暑热与院内的严肃庄重相隔开来。人们虔诚的神情,显示着他们正沉浸在一场红色的精神洗礼中。
“在担任讲解员之前,我都不知道家乡游洋有个上宫支部,仙游的红色历史从这里出发。”上宫支部旧址讲解员徐颖说,“每每向参观者讲述上宫支部的发展历程、追寻红色记忆、回顾先烈的光辉事迹,我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兴角山下,星火点燃。从1927年起,仙游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刻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卷,无数仙游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他们之中有普通党员、有教师、有学生、有农民,无问西东,团结一致,“不指南方不肯休”。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兴山村当地群众发扬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里正在按照“红色旅游+文化+农业+林业”的融合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一条红绿共舞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党的百年奋斗史一样,黎明之前人们仍要面对许多挑战。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人才支撑,党史学习教育是门必修课,它的成果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信仰力量,激励自己不忘来时之路,把握干事创业的前进方向。遇到困难的时候,以先烈和楷模的精神为动力,激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理想力量,高山也将变坦途。(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