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两化”看厦门】为百姓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学党史办实事“急难愁盼”率先行——厦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持续开展,第三站走进该市医疗一线及医疗重点工程建设现场等地

2021年06月22日15:30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顶级专家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取药,看病实行线上门诊全预约制,互联网医院的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的建设……近年来,厦门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破解“看病难”,均衡岛内外医疗资源,让老百姓不出厦门就能享受国内名医的服务,实现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已成为厦门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6月11日,学党史办实事“急难愁盼”率先行——厦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第三站走进该市医疗机构、医疗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及疫苗接种点等地,聚焦“医”的话题,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举措和进展成效。

提高医疗质量

一站式手术服务实现24小时内出院

当天第一站,采访团来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这里有该院“年纪”最小的病房,四处都是涂鸦,有林间鸟鸣,有海边冲浪,有闽南风情,有医患携手驰骋球场,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海贼王等动漫形象,色彩明快,充满生机活力。据说,这些涂鸦都出自日间手术中心医护人员之手。“这些小细节能让病人获得更加温馨、舒适的就医体验,有助于纾解心理压力,也体现医院的人文关爱。”日间手术中心护士长饶春梅表示。

采访团来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采访。林铭鸿摄

病房内,来自香港的蔡丽美躺在病床上休息,一旁的表姐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昨天下午做的双侧乳腺肿物切除手术,今天中午就可以出院了。从就诊到办理住院、手术,整个流程非常快,真的很便捷!”谈及日间手术中心的服务,蔡丽美和表姐赞不绝口。

蔡丽美说,虽然她定居香港,却是一个地道的闽南人,祖籍泉州南安。为了尽快接受治疗,她在表姐的推荐下,选择来厦门就医。提前按规定完成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后,她于6月8日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医,10日入院当天就进行了手术,24小时后就可出院。

据悉,厦大附属第一医院集中式手术、集中式管理的日间手术中心于2019年6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上百种手术一站式搞定,患者当天入院当天就能手术,一般入院24小时内即可出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日间手术中心共设置7间手术室,并于今年3月18日正式启用日间手术中心病房,日间手术病人术后不用分散到各病区,就医更加便捷。

据悉,日间手术中心病房配备全新的医疗设备设施,共设置48张床位,为日间手术术后病人提供专门的休息区,同时,从各学科抽调专业团队为患者保驾护航。“通过推行日间手术,病人既可得到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又能快速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同时,舒适医疗也让病人体会到更多的人文关爱。”正如厦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所说,该院在全市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充分体现了多、快、好、省的特点,实现了患者、医院、医保三赢局面。

“日间手术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们通过更高效的管理、更流畅的流程、更准确的术前评估、更精准的手术操作,更微创的治疗手段以及更专业的医护团队,保障日间手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王占祥透露,接下来,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并通过一系列探索促进整个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造福更多患者。

优化医疗资源

岛外“大医院”将陆续投用

过去几年里,家住海沧区东孚街道东瑶村的林妙君和老公时常带着生病的孩子驾车1个多小时进岛挂号看病。“相比之下,岛内的医疗条件更好,为了让孩子得到最优的治疗,我们都会请假进岛看病。”她说,孩子若是高热、重感冒,到岛内看病一来一回就得折腾上两天。“家门口马上要开大医院了。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走路10分钟左右就能到。”

马銮湾医院预计年底基本完工。林铭鸿摄

近年来,针对该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岛内岛外发展不均等实际,厦门市委市政府通盘考虑,布局全市,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建设。

在马銮湾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的装潢工作正在进行中。工人们正在对医院外围、楼房外立面等进行施工。“还有许多项目在地下进行。”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基建办主任张家宝介绍,马銮湾医院将通过5G的创新技术和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让病人、护士、医生获得更好的沟通。

据介绍,马銮湾医院项目位于马銮湾新城西部,定位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精品、特色和产学研一体化”规划建设,重点打造肿瘤和急危重症两个特色专科,总体规划1500张床位,此次建设1000张床位规模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主要设置门诊、急诊、住院、医技、后勤保障、行政、肿瘤设备用房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配套设置3248个地下停车位。目前,马銮湾医院已进入室内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施工阶段,按合同要求将于2021年底基本完工。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作为福建省省市重点民生工程,深受市民群众关注。项目位于集美新城片区,总用地面积约10.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医院计划设置床位1000张,定位为国内一流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将引进多个四川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华西综合、口腔中心、妇女儿童中心和姑息医学),打造区域性医疗高地和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机电安装工作,力争在2021年底完工,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做好疫情防控

新冠疫苗接种队“开进”高校

6月11日,集美区的巡回疫苗接种队“开进”厦门理工学院,为在校学生、教职工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让师生接种“零”次跑。

“医护人员直接到学校为我们接种疫苗,真的是非常方便。我们无需外出,也不用到医院排长队就可以接种疫苗。”大二学生张昊刚刚完成第二针接种,留观30分钟后便可离开,“结束后正好能赶上下午的课,不用请假,也不会迟到,对学生来说真的既方便又安全。”

疫苗接种队“开进”厦门理工学院。林铭鸿摄

通过流程改造,厦门理工学院的艺术礼堂“变身”新冠病毒疫苗临时接种点。现场设置了候诊区、健康筛查区、健康询问、登记、知情同意区、接种区、留观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区等预防接种全流程功能区,各区分隔清晰、标识明显,每个区域配备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现场指引及疏导。整个接种流程有序、安全、高效,让师生们不用走“回头路”便能完成接种。

集美区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方便广大师生接种疫苗,区卫健局主动靠前,积极谋划,于5月份组织进校接种工作,累计完成第一剂次接种85468人次。6月9日启动第二轮进校接种工作。厦门理工学院是本轮进校接种的第二站。学校主要负责师生的动员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区卫健局负责接种各环节的人员安排、医疗物资准备等工作。

事实上,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不够广、预约不够快等情况,厦门市共开放疫苗接种点66个,其中体育馆、学校等大型临时接种点8个。成立11支巡回接种队,配备疫苗接种工作人员1440名,为流动性强、接触点密、互传性快的高校学生等重点人群接种。截至6月14日,全市累计接种219万剂次。计划6月30日前完成138.5万人的第二剂次接种,为疫情防控织牢“防护衣”,撑起“保护伞”。

改善母婴设施

多性别使用母婴室“奶爸”也能进

在集美区妇幼保健院,一间全新升级的母婴室正式启用。母婴室内设有哺乳区、护理区、休憩区等,每个区域都有明显标识,哺乳区还用布帘遮挡着。

一名新生儿的父亲曾永鹏正在给刚喝完奶的宝宝拍嗝,过了一会儿将宝宝放在护理台上,小心翼翼地换着尿布。这就是这间全新升级的母婴室与大部分母婴室的不同之处,它名为“多性别使用母婴室”,也就是说,除了女性,男性也可进入。奶爸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出“多性别使用母婴室”,为孩子更换尿布、泡奶等。

“奶爸”在多性别使用母婴室里照顾孩子。林铭鸿摄

“这样设置更人性化了,我们也可以进去帮忙照顾小孩。”曾永鹏说,以往到外面的母婴室,只能妈妈一个人在里面忙活,而爸爸们只能在外面干着急,“有了多性别使用母婴室,爸爸们出入母婴室也不尴尬了。”

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难题急剧显现。“带娃难”已经是家长嘴里的常用语。厦门市卫健委立足解群众难题的本心,大力推动普惠托育工作。2017年以来,该市积极推动母婴设施建设,三年多共新建母婴室近260家。

今年,厦门市卫健委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立足解群众难题,创新开拓思维,计划在全市推进建设首批16家多性别使用母婴室项目,主要分布在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公园、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等公共场所,解决护理婴幼儿的男性成员带娃出门的困扰,将当地的母婴设施建设项目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周全。

目前,全市已有4家多性别使用母婴室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分别位于湖里区徐厝社区居委会、集美区妇幼保健院、同安区妇幼保健院、同安区祥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可通过手机一键导航快速查找。按照计划,厦门今年将完成首批16家多性别使用母婴室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陈莼) 

(责编:陈楚楚、钟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