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各尽努力 赓续人类文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郭 旃
2021年07月26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世界遗产不仅是对历史和现状的评定,还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不仅有荣誉和效益,还有责任和使命。只有坚守专业标准和对人类的承诺,才能守护住珍贵的遗产

 

世界遗产事业久经风霜,能够成为人类共同关注和支持的事业和体系之一,是基于在各国各地区各族群实践经验和理念争辩最广泛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遗产与环境保护科学专业体系。客观认知的科学标准、可持续的保护与管理,成为支撑世界遗产体系不可或缺的专业依据。

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拥有56处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迄今为止,各遗产地没有一处遗产被列为“濒危遗产”,更没有遗产面临被除名的境地,交出了一份令人赞赏的成绩单。

中国的加入,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独特范式,使世界遗产的宝库得以丰富和完整。中国的许多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复合遗产及对它们的推介与保护,为世界遗产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世界遗产的各个分支体系中,中国都有不俗的表现。比如系列遗产方面,中国的系列遗产数量众多,各具内涵与特色,保护成效显著。2010年瑞士易廷根专题国际专家会议之后,《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关于系列遗产的定义和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局限于相对单一的组合观念和形式,发展为人类进化史中更深刻内在逻辑关联和更多样表现形态的文化表达。中国的“‘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组合申报项目的创立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就为这一变化提供了首个里程碑式的范例,其特殊作用为各缔约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普遍赞同。

世界遗产不仅能让各国人民增强身份认知和团结自信,还体现着人类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互通互鉴、携手共荣。在遗产理论和操作体系中,各国本土化的表达也须被充分尊重和包容。在中国,保护维修要“老当益壮”而非“返老还童”、不得已的增补措施要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遗产与周边环境“红花还要绿叶托”等理念,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生动诠释着真实性、完整性、最少干预、可识别等遗产保护的国际普适原则。作为有志于遗产事业的后来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各尽努力,共同推进传统遗产体系的现代化、本土化和国际化进程。

世界遗产不仅是对历史和现状的评定,还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不仅有荣誉和效益,还有责任和使命。只有坚守专业标准和对人类的承诺,才能守护住珍贵的遗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对待遗产的认识和做法都是动态的,但又有基本属性、特征和规律,有必须坚守的初心和目标。无论何时,遗产保护都要不忘来路和前人,坚持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遗产本体及其相应的背景环境这一根本和长远目标,永续利用,不迷失方向,不妥协于任何压力和诱惑。

(作者为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记者刘晓宇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26日 第 15 版)

(责编:陈楚楚、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