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福建木偶戏传承“后继有人”

2021年07月28日08:3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福建木偶戏传承“后继有人”

福建木偶戏传承“后继有人”

  青年木偶表演艺术家陈黎晖。 张金川 摄

  “创造偶人世界,指头灵活十分,飞禽走兽有表情,何况旦生丑净……”这是郭沫若1962年对漳州市木偶剧团高超技艺的赞誉和评价。

  青年木偶表演艺术家陈黎晖(右)给他的儿子指导木偶丑角表演。 张金川 摄

  每逢周五周六晚上,在位于福建漳州古城的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内,木偶表演艺术家们都会如期而至,为市民献上精彩的木偶戏表演。

  木偶丑角表演艺术家庄陈华。 张金川 摄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进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探访,青年木偶表演艺术家陈黎晖熟练地“摆弄”着他最拿手的丑角木偶,当他用手指操控木偶做出伸脖子、摇纸扇、踢腿等动作时,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庄陈华与陈黎晖交流木偶表演技艺。 张金川 摄

  福建木偶戏是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之福建木偶戏表演技法复杂,年轻人学习、传承意愿下降,福建木偶戏后继乏人。从2006年开始,相关社区、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围绕培养传承人的主要目标,制定了2008年至2020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木偶丑角。 张金川 摄

  该计划于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名册。陈黎晖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受益者,他12岁起学习木偶戏,至今已有30多年。作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他曾到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在传承路上,让陈黎晖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他深入美国民间开展11天的“草根之旅”。其间,他到访了马里兰州7个县多个学校、社区,与3000多名学生、教师、普通民众交流,并入住当地家庭。

  “以前访问演出,演完就走了,观众不认识你,你也不了解观众。而那次可以跟大家互动,还在当地家庭入住,非常难得。”陈黎晖说。

  “通过交流让不同年龄层的美国民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陈黎晖表示,希望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也能够有更多贴近民众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戏剧。

  以五指操纵的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历程,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发展是相似的,都是走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由低向高、层层推进的发展道路。

  把木偶操纵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庄陈华当首屈一指。现年78岁的庄陈华是陈黎晖的老师,“角色是丑的,人们鉴赏时是美的。”庄陈华说,外国人曾生动地讲了一句评语:“可爱的丑人。”

  据庄陈华介绍,因对木偶艺术的热爱,1958年,年仅14岁的他考入了福建龙溪艺术学校木偶班,从师艺术大师杨胜,专攻丑行,毕业后分配在漳州市木偶剧团,与大师一道创造了众多的人物角色。

  庄陈华主演过几十部布袋木偶剧,其代表作《大名府》《抢亲》《卖马闹府》等作品常年盛演,并在《掌上艺术》《八仙过海》《擒魔传》等几十部木偶影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其高超技艺、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木偶表演技艺,赢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庄陈华称,他继承杨派的木偶表演艺术,对木偶表演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独创发明了木偶“关节腿”等表演技艺,丰富了木偶戏的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从业以来,我收了20多个徒弟。”庄陈华说,从1978年起,他曾任多届福建省艺校漳州木偶班老师,近年来,他开展传承工作,2014年在厦门艺校木偶班任教,2015至今在漳州艺校木偶班任教。在两岸艺术交流活动中,他还收了两名台湾木偶演员为徒。

  漳州布袋木偶戏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和台湾地区等。原漳州市木偶剧团始建于195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授予“艺术交流漳州实验基地”。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及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成为全国唯一双文化遗产单位。

  如今,陈黎晖18岁的儿子已完成木偶学校的学业,即将走上木偶“丑角”表演的传承之路。

  漳州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岳思毅指出,剧团注重打造艺术品牌,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他表示,九年来,漳州致力于加强木偶戏传承人的培养、抢救复排传统经典剧目、创排新剧目、布袋木偶理论研究及撰写等,中心青年演员多人获奖,取得明显的效果。他表示,木偶戏发展仍面临后备人才不足的隐忧,需要未雨绸缪。 (记者 张金川)

(责编:陈蓝燕、吴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