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百年风华 福建宁德蕉城明代绣花楼修缮完成
“她”,没有精美的飞檐斗拱,没有灵动的窗花棂鸟,也没有宽敞的后庭天井,只是白墙黛瓦、青砖空斗和两层交错梁柱的简单组合,却显得那么庄重古朴。
“她”便是坐落于福建宁德蕉南街道鹏程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座古建筑——中南绣花楼。
今年10月初,蕉城区顺利完成中南绣花楼修缮工作,历经约400年的古建筑再次重现出其昔日的古韵风华。
百年古建,由来已久
中南绣花楼坐西南朝东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双坡顶,高8.8米,占地面积332平方米,是极其珍贵的闽东明代大厝实例。1992年12月25日,被原宁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马氏族谱》和清乾隆版《宁德县志(人物志·守节)》相关文字记载, 绣花楼的建造是与马氏的一位先祖马承书有关 。明万历年间,马承书在蕉城开创了马氏第九代世族,从此历代从商为生。由于经营有方,每年就拥有2000多担田租的收入,其时在宁德马氏家族相当富贵显赫。马承书的第四位妻子系福宁罗指挥女子,罗氏聪明贤慧,并有一手绣花工艺。承书就将马家大宅二楼辟为罗氏绣花专用。罗氏把绣花手艺传给宅院女眷、侍女。从此绣花楼不仅在整个县城名声大振,而且声名远播。相传,每年金陵府高胄官袍也出自绣花楼。马宅绣花楼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据马氏第十八代传人马祖彬介绍,绣花楼整个大院呈三进三落式,前有大院,中有客厅,后配花园,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特征。整个主体建筑由大厅和绣花楼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从门厅起(前距宁德商城)到后花园(后距区进修校),约有3亩多。后花园方圆约一亩大小,背靠硬山坳,里面种有竹子、黄弹子、柚子、梨树、茉莉花等,是马祖彬童年时和孩子们嬉戏的“天堂”。
历经风雨,旧貌不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旧城改造和商业开发的大潮中,开发商入驻中南路,原住民陆续搬离绣花楼,此后将近20年间,绣花楼一直处于无人居住的状态。
“我们蕉城常年台风频发,没有了人为的维护保养,绣花楼的屋面逐年破损,逐渐开始漏水,而木质结构最怕的就是雨水了。慢慢地,绣花楼木构件就腐朽了,出现多处倒塌的现象。在此之前,绣花楼的内部空间布局和部分建筑结构被改造。”蕉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钟荣富说。
据了解,当时,虽然绣花楼的整体格局基本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及居住的户数增加后,南北两侧新建房屋挤占绣花楼空间,后天井被改造为厨房、卫生间等建筑,二层北侧向外挑出做阁楼,建筑内部局部被装修、分割,屋顶局部损毁,整体木构架出现倾斜,局部木构件腐朽,破损漏水,滋生白色真菌,各种垃圾乱堆乱放,保存状况极差。
精心修缮,风华依旧
绣花楼的修缮工作在蕉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蕉城区地方文化研究保护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随着项目立项、现场勘查、调查走访、方案设计、专家评审等一系列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结束,今年7月,区文体和旅游局启动中南绣花楼修缮工程,采用除草除菌、揭顶重修、打牮拨正、木架更替、防虫防腐、墙体砌筑、地面复原等措施,对中南绣花楼进行整体保护性修缮。
遵循“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材料和工艺成了施工过程中关键所在。“按照明代建筑的形制特征,首先在选料上,我们要求使用原材料。比如,灰板墙要采用壳灰,地面要选用三合土,两侧的空斗墙要选用和周边古建筑同样材质和尺寸的青砖等。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还科学划分木匠、泥瓦匠、石匠等不同工种,采取平行施工的方法,同时推进各分部施工工序。”钟荣富说。
自7月中旬起,施工方先后拆除了前天井南北两侧厢房及其他后期改造部分;清理后期回填的地面土方,恢复三合土地面;砌筑青砖空斗墙,对绣花楼大木架构整体予以打牮拨正,更换局部槽朽严重之构件,修补并归安梁、枋等;屋面局部予以揭顶维修,恢复局部倒塌、破洞屋面,拆除后期改造屋面。
“当时,由于绣花楼上下两层的柱子是错开的,这种明代独特建筑结构十分影响修缮进度,光主体结构扶正,我们就又花了1个礼拜。还有灰板墙和楼板的修缮,也是十分复杂费时,为了做到‘还原’,我们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用料和工艺上下足功夫,并对屋面做了防水处理, 确保屋面不漏水 。”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遇到难题,施工单位负责人说,此外,由于绣花楼位于市区,且楼内环境复杂,在原材料的运输上明显受阻。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工人们还专门利用夜间时间进行备料工作,加班加点抢抓工期。
如今,历时2个多月的中南绣花楼修缮工作已顺利完成,恢复原有模样,再次走进蕉城人视野。修缮后的绣花楼将充分发挥文物的活化利用,做为鹏程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展示点对对开放,让“沉寂”多年的“古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修花楼的修缮工程已成为蕉城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样板工程,在木构文物的修缮、历史建筑的修缮、传统村落中古建筑的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照与借鉴价值。”钟荣富说,“下一步,蕉城区将加大对绣花楼的日常保养力度,派驻专门文物安全员,并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与区文物智慧安防管控平台进行联网对接,形成24小时全天候安全管控。”(周思颖 杨慈监)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