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扎实开展为群众(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福建教育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为主业、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方向的成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福建教育学院在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注重知行合一和成果转化,立足办学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学史力行中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深入基层广调研,瞄准师生“急难愁盼”
学院党委班子成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会、党员大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结合日常工作交流等,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学员,听介绍、看实情、问需求,在系统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围绕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解决学院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围绕解决教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办实事清单共37个项目。通过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挂账销号,逐项抓好落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目前,学院办实事清单全部项目都已启动,其中17个项目已完成,13个项目于年底前完成,7个长期推进项目将长期跟踪督促落实,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围绕解决教职工“急难愁盼”问题,确定17个办实事项目。如:实施“校安工程”科学楼—图书馆一体化改造项目和盛德楼、教学楼修缮改造项目,为教职工和学员提供更安全的办公环境和更舒适的学习研修空间。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宣传解读,优化报销流程,破解科研经费报销难问题。开通培训发票“一站式”审签服务,实现“一次送审、一次办结”。进一步推进“精文简会”,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通过多种途径,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的困难。组织单身青年教职工联谊交友活动,帮助解决大龄青年婚恋问题,增强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等等。
多措并举解难题,着力事业“痛点难点”
学院党委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学院中心工作融合,围绕解决学院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对标学院“创优年”目标任务,坚持“小切口、准发力、求实效”,明确10项办实事项目。
学院调整内设机构设置,新设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和学员管理处,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效能。修订并实施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建立重教学、重科研的分配导向,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修订并实施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及考核办法,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强化教学科研导向,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推进基础教育研究院实体化运作,强化研训融合,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搭好服务平台。筹建图书馆学术与资源中心,改善图书馆阅读环境,为师生(学员)提供更好的图书和信息服务。加强处务公开监督检查,解决部分教职工反映的部门二次分配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问题,等等。
服务社会出实招,聚焦教育“重点热点”
学院党委主动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把学院事业发展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局中谋划,围绕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确定10个办实事项目,努力在服务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功能定位,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中展现积极作为,在服务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贡献学院力量。
学院实施“聚力福建乡村教育振兴”——30所乡村学校“链接—赋能”行动计划,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专业支撑。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正式揭牌,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注入动力。面向永泰、云霄、平和、清流、泰宁、浦城、顺昌、武平、连城、寿宁、柘荣等重点县开展名师“送培下乡”活动,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一线教师“家门口”。持续做好长汀县、将乐县教育帮扶工作,助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名师工作流动站”功能,推进培训、教研工作下基层,帮助乡村培养“种子教师”。承办省教育厅委托的教育对口援藏、援疆、援宁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模式,深化东西部教育交流协作。扩大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助力培养新型农民,服务乡村振兴。面向各市、县(区)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公益大讲堂”“心理健康公益大讲堂”活动,助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提升家校协作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骆树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