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追记烈火英雄张晓杰:36岁老兵的“一半人生”

陈欢欢
2021年12月13日17:39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生一半,死一半;水一半,火一半;饭吃一半,澡洗一半……我们过着一半的生活,却有一个共同又完整的目标——为人民服务!”在2020年跨区域增援江西抗洪救灾现场,张晓杰对着镜头留下这句话。

“一半的生活”是张晓杰18年消防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就在两周前,在一次普通的灭火救援中,他再也没回来。

张晓杰生前照片。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11月26日20时45分,福建泉州晋江市陈埭镇一工厂发生火灾。27日0时20分,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现场风力突然增大、风向急变,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助理、三级消防长张晓杰,因火场轰燃被困,英勇牺牲,年仅36岁。

水与火,生与死,张晓杰将一半的人生献给了消防事业。

以生命赴使命:“总要有人干这份职业”

特勤二站楼在泉州消防大院最里头,是一栋建于1998年的三层小楼。一楼停放着5辆随时待命的消防车,二楼是集体宿舍,张晓杰的宿舍在靠近楼梯第一间。

12月的南方傍晚,走进宿舍,屋内冰冷。张晓杰生前的军功章、救援照片、被褥等物品整齐码放在置物架上。

遗物中最多的是止痛贴。妹妹张敏丽告诉记者,因高强度训练,哥哥的腰椎、膝关节损伤严重,“他那个腰椎骨是脱节的,平时训练的时候把绷带拉紧,就不会那么痛,再贴上药膏。”

时隔两周,特勤二站指导员陈加平再次翻看这些物品、接受采访时,神情依旧凝重。“他本来是负责后勤保障,开高喷消防车的。到了现场看到火势没控制下来,就主动提出‘我是助理,我去’。我们一直很自责,当时就不该让他进去。”

张晓杰遗物。人民网 陈欢欢摄

在消防队伍18年,张晓杰参与灭火救援数千起,经验丰富,而这一次,几乎所有战友都想不到,就在“家门口”,却回不来。

“我哭了一夜。十几年的救援经历,让我不能带有任何影响救援的情绪,但面对自己的兄弟,我还是没忍住。”同为特勤大队的一站站长助理乔巍然,回忆起当天的救援情景,情绪激动。

“我到场后,三楼在着火,当天的风很大、很‘怪’。当时,我在距离火场六七十米外的市政消火栓取水。一阵风过来,都喘不上气,烟非常浓。”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场风,持续助燃火势三个半小时后,引起周边塑料米堆垛轰燃,瞬间吞噬了战友。

火灾救援现场。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一位是特勤一站站长助理,一位是特勤二站站长助理,同为“拳头中的尖兵”“尖刀上的刀刃”,并肩作战5年,心怀一样的信仰,肩负一样的责任。

“我跟他,有时候一个眼神交流,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乔巍然目光坚毅,顿了顿,“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默契。”有时一站、二站队员一起集训,两位“老班长”坐着,可能一上午一句话也不谈。

静默中,他们达成的是“老兵”对“冲锋在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识。

“前不久他还跟我说,‘总要有人干这份职业,总要有人担当。你不干他不干,那谁来干?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人的话,那就自己吧。’”

11月29日,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张晓杰为烈士。12月6日,张晓杰烈士被追记一等功。

以匠心践初心:“队站有他和没他,真是差一大截”

2021年,张晓杰的微信朋友圈一共发布了48条动态,其中46条与工作有关。18岁入伍,36岁牺牲,张晓杰与消防共伴半生。

“他刚到消防当兵时,我就跟他说,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爱它,坚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他做到了。”张晓杰的舅舅杨松梓,是一位“干到退休”的老兵,是张晓杰消防生涯的领路人。

在杨松梓的影响下,张晓杰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无论做什么事,总不甘落后于人。

在备战比武中,为适应“塔基挂钩梯上四楼”项目新规章,晚上自己加操到熄灯,15天就把十多年的“两脚蹬”步法调为“一脚蹬”,15秒就能上四楼;在竞赛集训中,张晓杰既当教练又当教员,一个动作细节反复操练几十甚至上百遍,足足快了二三十秒;在技能储备上,他自觉钻研学习,成为支队仅有的3位A1证车辆驾驶员之一,还提前考取了民航部门颁发的无人机飞手最高级别驾驶证……

张晓杰时常跟队站的年轻消防员说:“以练为战不是一句空话,多掌握一种技能,在灾难现场,就可能会多一分钟抢救群众。”

张晓杰的微信朋友圈动态,绝大部分与工作有关。人民网 陈欢欢摄

训练场上,张晓杰是严厉的“魔鬼教练”,但下了场,就是暖心的“老大哥”。

“记得有一次站军姿,班长要求所有人都不许眨眼睛,必须定出眼泪。头顶着大太阳,心里无数的委屈涌上心头,特别想家,然后眼泪就从眼角流了下来。班长敏锐地发现那不是定军姿时流的泪,而是想家的泪。”2014年入伍的林伟浩在缅怀张晓杰的忆文中写道,当晚待大家睡着,张晓杰找他谈心,鼓励他“既然选择来当兵就要坚持下去,一定要光荣地回家”。

7年来,这位“新兵”把张晓杰对他的教导、帮助不断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他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样,永远把我护在身后,每次出警他都冲在前面,总是让我跟在他后面,这让我更加坚定自己一定要向他一样当上骨干,有能力做到带着兄弟们去冲锋还能平安带回来。”

这位“老大哥”对队员的关心无微不至。“他平时多花100块钱都不舍得,但底下兄弟一有进步就奖励,红牛一整箱一整箱地买,一两百块钱就这样花出去。”陈加平说。还有不少退伍多年的队友,对“老大哥”的照顾感念至今。“新兵连的我突发高烧,班长除了悉心照料,还拿出自己的军大衣盖在我的被子上。这个举动我一直铭记于心,那阵温暖,总能在我失落、灰心的时候,鼓舞我、激励我。”“刚来的时候,裤子扣被划掉,班长亲自帮我缝扣子,他说这儿就是你们的家,我就是你们的老大哥。”“班长知道我不是本地人,自掏腰包给我买老干妈。”……

张晓杰(左)生前与队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队站,陈加平和张晓杰的感情最深,工作上他们是齐心协力的好搭档,生活上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队站有他和没他,真是差一大截。”说话间,陈加平红了眼眶,“他什么都是为别人想,为集体想,每天都闲不下来,都在思考、钻研怎么做才能更快几秒。”

陈加平清晰记得张晓杰8年前从漳州消防支队调入泉州消防支队的那次谈话。“我叫他带班干,他很开心。他说,‘指导员,我非常感谢你,如果不是你叫我回来,他们就会叫我去干财务了。’我说,‘干财务不是很好吗?你腰不好还不用训练。’他说他闲不住。”那张简单而纯粹的笑脸,早已刻入陈加平的心里。

忙了累了从不抱怨,成绩好了从不抢功,职级升了从不骄纵,乐于与底下兄弟同吃、同住。“我从来没听过他抱怨一句,每天都是乐呵呵的,非常满足现在的工作,也很感恩。”采访中,陈加平不断重复这句话。

舍小家为大家:“干到退休,再来回报对家人的亏欠”

特勤二站站长赵明朗与张晓杰的微信聊天记录,停留在11月26日9时28分出事那天上午。赵明朗给他发了一条泉州周边游的视频,没有得到回复。

“这段时间他都没休假,我说周末了,赶紧休假,带老婆孩子周边玩一下。他说队里人员紧张,担心自己休假了,备用驾驶员不会开那部消防大车,不放心。”赵明朗拧不过他执着的性子,休假一事只能搁置。

出事当晚,张晓杰照常给妻子吴桂梅微信报备。20时54分,吴桂梅收到一段火灾短视频,并附“可能要出警”。吴桂梅接连发去两句叮嘱:“自己注意”“多穿点衣服”。因身怀二胎,容易犯困,简单交代几句她便睡下。23时2分醒来,看丈夫此前信息未回复,她又发去一条表情问候,一直没等来回音。

“以前他出警通宵回来,都会电话报平安。就这一次,九点多发给他,没回。十一点多再发给他,还是没回……”两行泪止不住地从吴桂梅消瘦的脸淌下。

再过3个月,就是张晓杰与妻子结婚7周年。“我们是亲戚介绍的,见了第一面后就不联系了,他带新兵训练好几个月,都见不上面。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先结婚再恋爱。”在吴桂梅的记忆中,与丈夫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休假回来,工作电话不断。

直到今年8月,因儿子到了入学年龄,母亲年事已高,妻子又身怀二胎,都需要人照顾,张晓杰才向单位申请了公寓,一家人得以团聚。

“来了3个多月,儿子性格开朗很多,每次可以跟爸爸待一两个小时就很开心。”拭去眼泪,吴桂梅已经想好如何跟4岁的儿子交代:“我会告诉他,爸爸是一个消防员,是一个英雄。现在只能说爸爸出差了,懂事后要去引导他,爸爸做了一件很光荣的事。”

儿子和母亲,是张晓杰最惦念的人。在他剩下的两条微信朋友圈中,一条是祝福儿子“六一快乐”,另一条是母亲节祝福。

张晓杰微信朋友圈截图,只有两条与家庭有关。受访者供图

事发两周了,张晓杰的母亲一提起儿子,还是不停地哭。在妹妹的帮助讲述下,母亲对儿子印象最深的记忆,还停留在18年前,入伍前的那个夏天,儿子刚从外地回来就直奔田里帮自己干活,因舍不得喝仅剩的两口水而中暑一事。

在队站,张晓杰是出了名的孝子。头一年发工资,攒了好几个月给妹妹买了一部手机;平时每个月的工资,自己只留500元,剩下的全部寄回家;每次休假回家,都选择父亲的祭日前后……

18年来,张晓杰从未在家里吃过一餐年夜饭,总是在大年三十的视频里说,“过年后,再请假回家”。乔巍然回忆,曾在一次交谈中听到张晓杰向往的生活——“干到退休,再来回报对家人的亏欠。”

12月2日,在两辆警车、7辆铁骑的领路下,张晓杰如愿“回家”了。灵车驶往漳州市诏安县红星烈士陵园途中,在红星乡下河村张晓杰家门口,短暂停留……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