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福建“妈祖卫士”:护航两岸融合发展 打造平安海岛景区

苏海森
2021年12月23日15:45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湄洲派出所守岛护民30载本色不变,被群众和游客信众亲切地称为“妈祖卫士”。湄洲派出所供图

今年9月23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一处孤礁,潮水上涨猛烈,两人被困,随时会被海浪冲走,情况紧急。

接警后,正在附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湄洲派出所副所长张长昆带领4名队友携带救生圈、救生绳等器材,踩着沙滩跑了约500米,迅速赶到现场。

“不要慌,我们来了……”张长昆和队友不顾危险,在深深浅浅的乱石中蹚着走,几次被大浪打沉,最终成功将被困者搭救上岸,并护送上救护车。

今年9月10日,莆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此前已带病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半个多月,再加上此次救援体力消耗大,张长昆因劳累过度出现体力不支,晕厥倒在现场。

“落水的群众还好吧?身体有没有问题?”被队友护送到医院抢救后安全脱险的张长昆,睁开眼睛后第一时间向身边的队友打听消息。

说起自己和同事们的救助行为,张长昆说:“我是一名警察,当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冲锋在前永远都是我们最义无反顾的选择。再遇到这样的警情,我还会选择冲上前、拉一把。”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沙滩巡逻。湄洲派出所供图

在湄洲派出所,像张长昆这样的民警还有很多。作为国家5A级景区、“海上女神”妈祖故乡湄洲岛的“安全守护者”,湄洲派出所一代代民警把“守岛就是守家”的理念融注在心,不断锤炼和发扬“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海岛警队精神,守岛护民30载本色不变,被人民群众和游客信众亲切地称为“妈祖卫士”。

2016年以来,湄洲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连续荣膺三届省级文明单位和两届省级青年文明号,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福建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称号。

守卫“第一家园” 护航两岸融合发展

今年4月,在湄洲岛创业的台湾青年柳政鸿到湄洲派出所,称急需办理港澳台居住证。民警一边按照程序指导他办理,一边详细向他讲解相关政策和办理期限,整个过程前后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申办登记工作。

受理完,办证民警持续追踪,与上级审批单位保持联系。在第一时间领取到证件后,民警及时将证件送到柳政鸿手中。事后,柳政鸿发来道谢:“夏警官您好,很感谢您的帮忙,让我这么快就领取到了居住证。”

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湄洲岛是广大台胞信众的精神家园,每年前来谒祖进香的台胞超过30万人次。湄洲岛也因此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两岸同胞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湄洲派出所坚持守护两岸血脉同根、文化同源,发挥妈祖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服务两岸交流合作,为台胞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湄洲岛打造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幸福家园和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妈祖祖庙景区开展巡逻和安全提醒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图

在服务两岸交流方面,湄洲派出所坚持警务前移,拓宽服务渠道,在岛上增设出入境业务受理点,可办理出入境业务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业务;为台胞交流团体开通入岛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安检过关;为岛上赴台交流团体开辟出岛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两岸交流活动提供安保服务。

在提升台胞认同感方面,湄洲派出所针对到湄洲岛旅游拜谒的台胞较多实际情况,设立台胞台商接待处,安排闽南籍民警带队开展工作;出台台胞证办理、驾驶证换领等服务台胞台企14条新举措,建立涉台企业“一企一档”制度,采取定期走访、现场办公等方式,对台资企业安全管理、证件办理等业务进行全程指导,对台胞申请公安行政审核审批事项予以最大便利;推行“涉台警情不过夜”措施,加大台企周边的治安巡逻力度,强化治安环境整治,有力维护台企经营秩序;对台籍民宿从业者,凡符合办理条件,一律当场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台胞申请公章刻制等涉及公安行政审批的事项,一律在24小时内予以审批办结、核发证照。

牢记“第一使命” 守护妈祖故里平安

湄洲派出所加强海上巡逻救助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图

今年7月24日,两面印有“办案神速,惊为神话;贴心用心,更暖民心”的锦旗从900公里外的上海送到湄洲派出所。

原来,上海游客薛女士在湄洲岛游玩时,不慎丢失手机。因为手机绑定的银行卡账户里有上百万元资金,她焦急万分。值班民警通过调取监控视频,从她进岛轨迹查起,逐一联系其一路乘坐的车辆司机及沿途商家,最终在一辆游览车上发现了她遗落的手机。不到半小时,手机就回到失主手上。

湄洲派出所民警利用无人机开展岸线巡逻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图

近年来,湄洲派出所大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建起智慧安全守护的全域屏障,让“平安”成为湄洲岛的名片。

在推动社会治理融合方面,湄洲派出所创新“3+3(景区管理队、执法办案队、社区警务队+可视化回传平台、接处警平台、融合指挥平台)”可视化就近处警模式,实现布警状态实时掌握、就近派警精准指挥、警情处置规范指导,接处警效率和水平大幅提升;强化社会治安管控,辖区警情、案件逐年下降,实现创建“无毒品、无邪教、无欺诈、无黄丑、无非访”的“五无”平安岛屿目标;严厉打击整治旅游侵权行为,连续3年此类案事件“零发生”,景区扒窃类案件“零发案”。

湄洲派出所民警服务游客。湄洲派出所供图

2019年以来,湄洲岛综治“三率”考评群众安全感率高达99%以上,2020年群众安全感、2021年执法工作满意率位居福建省第二。

在推动智慧科技应用方面,湄洲派出所融合视频监控网、警用无人机、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平台等资源,编织“天网、滤网、鹰网、地网、云网”五张安全防护网;推进城市空间全息档案建设,制作福建省首幅精度达2厘米的全域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地图,对接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系统以及全岛视频监控、社会化数据等资源,打造全域智能感知融合指挥平台。

坚持“第一站位”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湄洲派出所社区民警开展走访恳谈工作。湄洲派出所供图

今年7月10日,在湄洲派出所宫下村社区民警陈清彬建立的便民服务微信群里,有人反映路灯坏了一个多月,影响周边老人、小孩夜间出行安全。陈清彬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路灯很快恢复明亮。

湄洲岛下辖11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万余人。湄洲派出所按照“一村一警”、社区民警每周下乡四天半的制度开展社区工作。此后,为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湄洲派出所推行“线下定点+线上即时”警务服务模式,目前已打造8个村居警务室、1个警务站、101个警务工作微信群。

湄洲派出所组建“妈祖评理室”,打造多元调解机制。湄洲派出所供图

这样的制度除了达到出警快效果外,还能够让民警真正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做到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一村一警’让民警对所管辖片区了如指掌,拉近了警民关系,也便于开展工作。2017年以来,我们利用警务工作微信群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湄洲派出所所长林彬表示,更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的指尖互动,对于公安类业务以及民警力所能及的服务,社区民警能立即反馈。对于不在派出所职责范围的服务,社区民警也能及时为群众开展协调帮助,或提供指导,打造群众解决问题、表达诉求的一大窗口。

在湄洲派出所一体化行政服务大厅,民警在服务群众。湄洲派出所供图

此外,湄洲派出所坚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的工作理念,融入“党建+”邻里中心、“综治+”治理中心建设,构建“一键沟通、三边并行、多线合作”的多元调解机制,打造“妈祖评理室”和“调解之家”,设立“点将台”,实现调解阵线前移、矛盾纠纷快处。2019年以来,湄洲派出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均达100%。

在提升为民办实事方面,湄洲派出所出台首问首接负责、一次性告知、绿色通道等举措,打造“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通办”窗口,严格落实“只跑一趟”服务承诺。

立足“第一要务” 打造绿色生态样本

湄洲派出所民警在红树林巡逻。湄洲派出所供图

在湄洲岛西南侧的西亭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犹如一条绿带镶嵌在海岸边,静静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30年来,每年有新警分配进岛,都有一个特殊的生态传统——到红树林保护区栽下一株秋茄树,从未中断。如今,这片红树林已被打造成面积上千亩的生态公园,成为驻岛公安民警的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如今,生态环境是湄洲岛的一张金名片——绿化覆盖率突破60%,成为全国首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海岸线绵延30多公里,有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构成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然而,早年猖獗的非法采砂行为,一度导致湄洲岛海砂资源和岸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为此,湄洲派出所联合海洋与渔业、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启动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打击周边海域非法采砂、非法围填海等破坏近海生态资源行为。2016年以来,湄洲岛全岛再未发生非法采砂现象。

湄洲派出所组织调解成功的群众植树造林。湄洲派出所供图

湄洲派出所还加强与海警等涉海执法部门的协作,实施联勤警务,重点打击整治非法盗采和交易红珊瑚、盗捞海底古沉船、非法走私成品油等不法行为。2019年以来,湄洲派出所共查获涉嫌走私成品油近500吨,拆除3个非法油罐,消除了近海水域污染隐患。

同时,依托覆盖全岛高清视频资源,湄洲派出所对近岸海域的沙滩、岸线、滩涂、岛礁、湖泊、河流、岩石、林木植被、鲎等自然生态和珍稀海洋物种进行“地空一体”保护,全力守护好景区生态资源。

此外,湄洲派出所坚持与当地干部群众建设绿色生态岛屿,成立“生态司法协作联络办”,组建“涉海生态保护党建联盟”,积极利用植树节、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责编:吴舟、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