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工会:实施“五大工程” 助力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人民网厦门12月23日电 (张萌)22日-23日,厦门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福建省总工会有关领导,厦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
厦门市总工会主席倪超代表厦门市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奋勇当先新征程 乘势而上开新局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作出新贡献》的报告。报告指出,五年来,在厦门市委及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上级领导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厦门市委决策部署和全国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的工作要求,围绕大局主动融入,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厦门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当地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年来,围绕党的十九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厦门市总工会持续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开展“职工书屋·工悦领读”、劳模宣讲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让更多职工群众“学起来,用起来,动起来”,以思想引领不断激发全市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
与此同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劳动技能竞赛,近五年来,共开展市(区)级职工技术比赛298项,带动百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推荐2223项“五小”创新项目参加省级比赛,职工发明专利、创新成果获奖项目达541项;并以海峡职工论坛为平台,积极开展两岸职工技能比赛和技术交流,组织优秀职工创新成果参加海峡两岸职工成果展,精心培育多个闽台交流基地,增进了两岸职工交流交往和心灵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厦门各级工会迅速行动,积极助力职工返厦返岗、企业复工复产。提高“平安返厦”交通补助标准,福建省首创开展“三包”(包车、包机、包列)点对点输送工作,共接回外地员工近万人,服务企业500多家;开展“爱心消费·工会助力”活动,参与活动的商户1000余家,拉动消费1800万元;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截至目前,共返还工会经费6500多万元,惠及企业7000多家……一系列惠民惠企的“组合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社会反响强烈。
成绩还远不止这些,翻开厦门市工会五年成绩单,一项项创新改革举措、一个个暖心实事项目跃然纸上:职工主动服务厦门会晤成绩斐然;创新“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工会前列;“职工学堂”经验做法广受好评,“共享职工之家”品牌服务在福建全省普及推广……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新的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次大会提出,今后五年厦门市工会工作将紧扣“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贡献。
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围绕党的二十大、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总工会成立90周年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展纪念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精耕职工春晚、职工网络文化节、“工悦领读”等品牌;发展职工文艺事业,鼓励创作以“三工”(工厂、工人、工会)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推动职工网络文化传播,为职工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支持各级工会在重点行业、区域或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改革试点,探索职工素质建设新模式,大力倡导职工终身教育,组织实施“职工学历与技能双提升行动”,做优做强“职工学堂”……“十四五”时期,围绕厦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广泛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此外,大力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拓展,积极组织和参与闽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技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批“实战化”“市场化”“平台化”品牌;推动竞赛结果和等级晋升、职业成长相挂钩,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培养选拔优秀技术工人的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厦门市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大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