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南平浦城:古镇仙阳焕新颜

2022年06月02日09:47 | 来源:东南网
小字号

原标题:浦城:古镇仙阳焕新颜

阳墩村广袤的田野。黄杰敏摄

仙阳镇地处南平市浦城县北部,旧称迁阳、车阳,是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首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辖区物产丰饶,交通便捷,自小城镇建设开始,仙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焕发了“新颜”。

这里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民居,已发现商代至战国的文化遗址47处。有着1981年考古发现《史记》所记载的福建的第一城“汉阳城”故址;还有获评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猫耳弄山商代窑群遗址、获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管九村土墩墓群,2013年两处遗址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素来是人才辈出之地。其中佼佼者,五代有保闽立勋的琅琊王章仔鈞;保护建州(今建瓯)百姓性命,被誉为“芝城之母”的练夫人;北宋有《文苑英华》的主要编纂者、诗人杨徽之,文学家、西昆体诗派倡导者、《册府元龟》总纂杨亿;南宋有朱熹之父朱松的老师萧顗,参知政事(副宰相)、名满天下的理学家真德秀等等。

这里风景如诗如画,美酒花香惹人醉。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樱园休闲山庄等旅游景点。此外所在地至今仍存有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故居“西山故里”、宋渔梁驿、妈祖庙遗迹,古刹乌阴桥寺等,自古至今,这些古迹都是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

西山故里一隅。黄杰敏摄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闽浙赣要道,唐朝时设镇,县尉驻此,是为军事重镇。唐、宋时期在仙阳渔梁设有驿站,古代中原入闽第一驿站渔梁村“渔梁驿”遗址尚存。境内交通便利,京台高速和205国道纵贯全境,并在集镇设有互通口。该镇陆续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2条9.74公里,205国道仙阳集镇段升级改造,“点亮”仙阳镇至工业园区路灯,让民众通行无碍。

近年来,该镇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全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自2010年仙阳镇被列入福建省首批“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开始,先后开发了翔安新村和章家岭安置区,吸引高山区和周边乡镇616户、2484人到此落户安居,2016年百丈村整村搬迁,上洋、山际、永建等高山区村民陆续移居到此,偏远地区“安居难”“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彻底根治,“凋敝”的乡村在小镇上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建设章家岭广场,开办仙阳中心幼儿园,引进荣华山组团水源,新建污水处理厂,开展全镇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升级完成集镇卫生院大楼改扩建……交通、用水、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小镇面目焕然一新,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文化传承为方向,深挖历史遗存,打造文化古镇。修缮西山故居,打造《大学衍义》研究馆,理学文化教育基地,并在西山故居举办朱子敬师礼、真德秀诞辰祭祀庆典等活动,弘扬朱子文化;串联猫耳山遗址公园、仙霞古道、萧颐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两兴”;在殿基村与厦门大学考古队共建考古实习基地,打造集考古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学生研学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平台。

整洁的村道。黄杰敏摄

以科技引领为突破,充分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乡镇、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粮食)示范村镇建设带动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减肥降药增效,境内粮食播种面积5.0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余亩,总产2.16万吨,粮食产量大部分年份居全县首位;2021年11月24日,“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仙阳镇挂牌成立,为仙阳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开展了20个新品种的种植优选试验示范、省优质稻金奖品种福香占种子提纯复壮,建立500余亩院士团队工作站的种植示范基地,探索紫、红、黑、黄、绿等五色米的地方特色品种示范种植。

以基层党建为指引,促进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该镇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村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等作出专门约定;注重打造“支部+”党建新样板,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并持续完善农村绿化、道路、文娱场所等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仙阳镇殿基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南平市乡村振兴‘一带N点’示范村”。

生态优美、文化兴盛、乡风文明……在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上,仙阳交付了一份自己的答卷,小城镇与乡村良性互动、融通发展,村民们不断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座古镇还在继续书写它的故事。(柳浪漫 黄杰敏)

(责编:江苇杭、陈楚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