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450亿元定增落地、明星机构扎堆 宁德时代上市5年已募资3次

陈蓝燕
2022年06月23日14:59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6月22日,宁德时代披露定增结果。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410元,募资总额近450亿元,22家机构成为宁德时代本次定增的战略配售对象,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国泰君安证券、泰康资产、睿远基金、高瓴等多家海内外知名机构。

这已是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第三次募集资金,曾一度引发市场关于“过度融资”的质疑。宁德时代称,公司不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形,仅2020年以来公司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就达约1100亿元。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未使用部分占比相对较低。

42家中外知名机构捧场 20家未能获配

宁德时代本次定增的22名获配对象名单。公告截图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价格为410元/股,发行价格为发行底价的120.71%。

本次定增受到了机构热捧。宁德时代本次定增的22名获配对象名单中,明星机构云集。

其中有7家获配对象来自国际大行及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包括麦格里银行、汇丰银行、J.P摩根、摩根士丹利、HHLR管理有限公司—HHLR中国基金、巴克莱银行;5家来自公募基金及其资管子公司,包括财通基金、金鹰基金、博时基金、睿远基金及南方基金子公司南方东英;3家来自券商,包括广发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1家来自私募,为溧阳市先进储能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6个来自保险及旗下资管公司,包括太平洋保险、泰康资产、光大永明资产。

共有8家机构获配金额在20亿元以上,其中J.P摩根获配最多,共计配售1460.85万股,配售金额59.9亿元。HHLR管理有限公司—HHLR中国基金获配近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HHLR管理有限公司由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公告显示,本次定增发行在申购报价阶段,共收到42家投资者的申购报价单。参与申购报价但未最终获配的机构中,也不乏众多知名机构。包括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大成基金、银华基金、兴全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泓德基金、诺德基金、工银瑞信、中欧基金等13家公募基金;1家知名私募基金,即高毅资产;以及中信证券、国君资管等2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

拓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卢春声表示,明星机构云集宁德时代本次定增,主要是看好新能源赛道。未来5到8年,新能源赛道依然是确定性较强的赛道,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作为国内一家超万亿市值的新能源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以及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空间颇具吸引力。

上市5年3次募资 被质疑过度融资收深交所问询函

本次募资可谓一波三折。

2021年8月12日,宁德时代抛出定增方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2亿元,主要用于扩充产能,有望新增77GWh锂离子电池年产能,以及年产能约30GWh的储能电柜等。

该公告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宁德时代持有货币资金746.87亿元。2021年1—6月,宁德时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7.42亿元。

手握巨额现金为何还要募资?而且,这一募资金额刷新当年A股定增募资额记录,位于市场定增规模前五,由此引发市场关注。

此外,上市五年三次募资,也颇具争议,有业内人士直言其大规模扩张存在风险。资料显示,2018年6月,宁德时代首发上市募资53.52亿元。2020年7月,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96.18亿元。2021年8月再度宣布募资,两次定增时间间隔不过一年。

2021年9月30日,深交所对宁德时代出具问询函,询问宁德时代此次定增的必要性和规模合理性,是否存在过度融资情况。

2021年10月18日,宁德时代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称,公司不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形,仅2020年以来公司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就达约1100亿元。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未使用部分占比相对较低。

不过,在随后不久的11月15日,宁德时代调整了定增预案,将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582亿元下调至不超过450亿元。并对涉及的具体定增应用方向和资金规模方面做了调整,调整的主要部分是将93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方向完全去掉,其次锂电池生产基地和扩建方向的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二期)项目(31亿元)被暂时搁置,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入资金从54亿元调整为46亿元。

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士表示,在二级市场融资过度,实际上不利于支持股价提升。如果未来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发展不顺利的话,可能对二级市场股价表现构成减分的作用。

2022年4月29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如今,定增终于落地。宁德时代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投向公司的主营业务,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巩固现有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