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不断涌现:“闽派文艺”叫好叫响

钱嘉禾
2022年07月05日17:0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大会现场。人民网 钱嘉禾摄

福建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现场。人民网 钱嘉禾摄

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各位代表热议近年来八闽文艺事业的累累硕果: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曲艺、杂技、文艺评论等各个艺术门类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叫好叫响

“闽派文艺”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所处的时代,对每个习作之人都是考量;作家要用笔力承载时代的情感,担当时代的分量”“我的诗作来源于生活并深受‘闽东精神’的影响,只有面对大地、面对生活,才能深度思考生命、自然、社会、个我与大我等关系”“我喜欢将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悄然还原到另一个空间,感觉那儿有这个时代久违的精神气息”……

来自福建霞浦的汤养宗,是位有着“立字为据”使命感的诗人。2018年8月,他的诗集《去人间》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成为鲁迅文学奖设立以来首位获此奖项的福建诗人。

深入现实,思考人生。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予其的颁奖词中提到:“汤养宗持续探索写作的难度,在《去人间》中,对精神的持续砥砺,对生活的智性勘问,对事物隐秘结构打开方式的综合运用,对字词的反复掂量,都证明他的诗歌在修辞技艺、精神内质上的不断更新。”

诗集《去人间》的成就并非孤例。八年多来,“闽派文艺”在全国叫好叫响,揽获“五个一工程”、曹禺剧本奖、全国美展金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一系列国家级文艺奖项。

舞蹈《春会来》。福建省舞蹈协会供图

舞蹈《春会来》。福建省舞蹈协会供图

八年多来,“文艺闽军”不断壮大,福建省级会员26487人;增加国家级会员2356人,总数5115人,呈星火燎原之势。

八年多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绘就出火热时代的真实画卷——长篇小说《海边春秋》将笔端对准“被时代撞倒的人”,书写“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岛村民生活;漆画作品《盛世花开》中茂盛苍劲的花树,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国强”;舞蹈《春会来》取材“疫线”,极富创意地表达人们在逆境中彼此温暖、共迎春天的坚定信念……

漆画作品《盛世花开》。张玉惠供图

漆画作品《盛世花开》。张玉惠供图

回望来路,“文艺春风”飘遍八闽。广大文艺家在平凡的世界中,捕捉普通百姓在福建这片土地上的感受与遭遇,刻绘具有代表性的平凡人物的情感版图和思想疆域,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出精出新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不断涌现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是精品?绕不开“人民”和“时代”这两个关键词。

2021年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与人民共鸣共情,与时代同频共振。有媒体评论表示,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深深扎根现实生活的土壤,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边故事,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题材,彰显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聚焦民族复兴的历史。

在福建,不少文艺工作者早已对此锚定了方向——

“当下有一部分年轻人,不再留恋城市生活,要到另一番广阔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刘云舟正聚焦福建的海洋文化与蓝色经济,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筹备有关“青年回乡建立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的电影剧本《青春是片海》。

青绿山水画《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杨东平供图

青绿山水画《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杨东平供图

一纸青绿,一笔江山,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副院长杨东平提炼出闽山闽水之“绿”。他说,在青绿山水画中,“青”与“绿”作为传统的主色调,与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每一位有追求的画家都应走进大自然,去领悟这片土地的灵秀、壮阔,使艺术作品焕发出特有的时代异彩。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发展。”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变迁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陈礼忠以寿山石雕刻画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乡村图景——近观村庄云雾缭绕、屋舍座座,远眺山谷一列高铁驶过。“我希望将我们这一代人的审美情趣、奋斗足迹,通过艺术形式,定格在这‘热气腾腾’的画面中。”

寿山石雕作品《动车经过我家乡》。陈礼忠供图

寿山石雕作品《动车经过我家乡》。陈礼忠供图

眼下,创作“接地气”的作品已成为越来越多福建文艺家的共识。因为,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回答时代的考问,才能吮吸到这片土地深处的汩汩甘泉。

做大做强

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

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还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福”文化深植在这传统性、多样性、包容性融汇互补的土地上,发生在山海紧密相连的生活脉动之中,既传承了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又熏染了沿海文化的多元斑斓。

现今,利用好福建的地理优势,让以“福”文化为代表的福建文化品牌形成规模,进而推动“福”文化桥牵两岸、走向世界,是福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创新生长点。

如何将“福”文化做大做强?在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余岱宗看来,文艺家在个人创作时应注重“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他认为,“福”文化乐观的艺术气质,是以历史的深沉性为底色的乐观气质;“福”文化所叙述的故事,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地域化审美,但又能突破地域审美,体现福建人开放的包容性。

“所以,我们书写‘福’文化,既要站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的空间高度与时间纵深度,去理解‘福’文化的来龙去脉,又要洞察‘福’文化在当下生活中的时代特征,形塑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既要将‘福’文化的格局向外延展,又要让‘福’文化的地域特性充分表达。”余岱宗说。

漳浦剪纸作品《平安回家》。高少萍供图

漳浦剪纸作品《平安回家》。高少萍供图

在组织引导方面,福建省文联主席张帆强调要“挖掘民间文艺的共性,推动民间文艺走出去”。莆仙戏、布袋木偶戏、漳浦剪纸、脱胎漆艺……福建的民间文艺资源十分富饶,近几年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张帆表示,福建民间文艺的传播范围往往不太广泛,只有充分挖掘出各种民间文艺的潜质及共性,才能让它们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例如,寿山石雕有着一套特殊的雕刻工艺,虽然这种传统技艺鲜为人知,但是它所呈现出的美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尽量保留民间文艺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引导它们走出福建、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张帆说。

福建布袋木偶戏。庄晏红供图

福建布袋木偶戏。庄晏红供图

此外,福建省文联还将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海丝起点·大美福建”东欧摄影巡回展等各类“艺”彩纷呈的文艺活动,作为串联两岸、连结世界的“纽带”。张帆介绍,近十年来,福建省文联已累计开展对台对外文艺交流活动500余项,有力推动“福”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所有历经大浪淘沙伫立至今的优秀作品,都承载着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与精神内涵。当下,八闽大地正蓄力吹响时代号角,勇攀文艺高峰,继续为讲好福建故事添砖加瓦、砥砺奋进。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