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前往三明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近日,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笃实奋进以振兴,砥砺深耕绘新篇”乡村振兴实践团赴三明多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的方式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之路,让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新时代乡村振兴践行者。
实践团在福建江夏学院正门进行合影留念
文化加持 以“数”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实践团调研首站走进“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畲族乡党委副书记表示,在多年的建设下,目前畲族乡及闽王文化和当地景点达成深度融合。同时,乡内集力打造的迎凤山畲药园也将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要突破口开展研究工作。
实践团与青水畲族乡党委副书记开展座谈会
“这次实地走访了畲族乡,从他们‘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中,让我们对于历史背景、文化底蕴、自然环境、新兴科技带给乡村脱贫的振兴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践团成员称,当下,“文化”二字已是畲族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实践团在青水畲族乡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除了民族文化外,“海峡两岸”特有文化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三元区小蕉村便是依托“两岸文化”而发展的自然村落。小蕉村副书记介绍,“小蕉村通过对原生态资源、千年古窑背景的有机整合以及两岸文化融合打造出了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前往小蕉村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小蕉村通过智能数字技术赋能,构建出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平台。而数字化乡村治理中是时代趋势下因地制宜的协调发展,数字和科技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效驱动与重要突破。
实践团跟随小蕉村党委副书记调研数字管理平台
在调研过程中,台湾专业建筑师黄教授在乡村振兴讲堂上与实践团进行了经验分享。
实践团在乡村振兴课堂上了解学习小焦村振兴经验
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
激活富民兴村“新动能”
从1991年打下“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远近闻名的宣传基础,到造就如今的沙县小吃文化村,沙县俞邦村“老书记”俞广清和村民们多年来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
实践团在俞广清的带领下追忆了俞邦村乡村振兴的发展。“集团打造多元素主题融合旅游品牌,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实践团跟随“老书记”俞广清来到沙县小吃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在与小吃文旅集团负责人的访谈中也明确,乡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中,产业振兴其首要和关键,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实践团对文旅小吃集团负责人进行访谈
“‘红粬产业+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是助力建忠村振兴的永续道路。”本次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大田县建忠村,十九代“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粬技艺传承人吴学成为实践团讲述该村红粬制造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带来了重要途径。
实践团跟随宫边红粬手艺人吴学成考察活化红粬窑群
成员们也从酒粬文化发展更深刻地理解了助力乡村振兴要从实际出发,持续注入新的青年动力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
实践团就红粬发展及乡村振兴作用对吴学成进行访谈
据了解,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实践团团队成员了解“产业+旅游”战略的实际运用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社会实践这门起决定性作用的课堂上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图文由福建江夏学院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