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厦门市翔安区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扎实

2022年07月25日13:3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日前,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崔永辉主持召开了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提出了再加压、再加力、再加责的新的要求。翔安区作为厦门岛外区之一,力求在“变”字上下功夫,以新的姿态、新的标准、新的成效,推进全区文明创建工作的高标准提升。

变少数为多数 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靠民创建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不全面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文明创建就会成为空话,就会成为政府机关的“独角戏”,甚至还会带来负面舆情。一是强化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包括公益广告的氛围营造、各种载体的进村入户宣传、文明知识的培训普及、新兴媒体的宣传展示等,让广大群众知道文明创建是为什么,文明创建工作在干什么,作为市民群众应该做到什么,进一步统一全民“创典范城、做文明人”的思想认识。二是强化巡查和执法力度。巡查、执法本身也是一种宣传教育,对少数人、重点人实行执法,其实就是为了对多数人进行宣传警醒。三是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宣传培训。检查中发现,村居干部普遍对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要通过强化培训,切实增强“书记抓、抓书记”意识,提高“干什么、怎么干”的能力水平,实现压力传导的真正“同频共振”。

变被动为主动 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

针对翔安区部分镇街、村居干部对乱张贴、乱堆杂、乱停放、乱晾晒、垃圾落地、标识不清、设施破损等易整易改的问题整改不彻底的情况,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认真处理。一是进一步强化主责主抓意识。无论是各镇街,还是职能部门,包括各个责任单位,都要把文明创建自觉纳入党委、班子的重要日程,作为单位的本职工作,坚持常议常抓;进一步增强属地意识、牵头意识、蔸底意识,防止事不关已、推诿扯皮、无所作为。二是进一步强化自查自纠意识。文明创建的最高境界不是被动迎接检查,而是主动查找问题不足,自觉做到整改提升。被通报的问题整改了,并不代表创建任务完成了;只有不断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只有全面对标对表补齐短板,文明创建才能取得好的成效。三是进一步强化只争朝夕意识。要始终坚持不解决问题不撒手,对于被上级通报的问题,要落实一周内整改到位;对各个申报点与延伸面,包括一些随机抽查的项目点位的整治、改造、提升,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倒排工期,加班加点,确保月底前完工达标。

变突击为常态 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翔安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临时突击”的成分还比较多,因此问题整改不全面,效果保持不长久,这种“不健康”的创建方式必须加以改变。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问题研究。各属地、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根据任务职责,重点依据厦门市统一的“5+3”重点与难点,加强实际调研,寻找“有所作为”的解决办法,该建章立制的要建章立制,该投入的要投入,确实树立“滚石上山”、逆水行舟、攻坚克难的决心勇气。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无论是各镇街,还是各职能部门与责任单位,都要实行网格化文明创建制度。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态巡查、立整立改,确保长效。绝不能只讲在嘴上,停留在纸上,管理是到位,作用不明显。三是要严格督查问责。最近,厦门市创建指挥部专门出台了《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既有奖励,更有问责。区纪检监察、组织、效能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区创建办落实相关奖惩办法。下一步翔安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也将参照厦门市的做法,建立对各镇街、各职能部门的月考评、月排名机制,对积分排名最后的,给予全区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予效能问责。(翔安区文明办供稿)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