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期,福建农林大学赴武夷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4人,走访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朱熹园,深入星村镇燕子窠生态园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学习。
从智慧科技看绿水青山之道
7月14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赴武夷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详细了解智慧管理系统“天地空”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管理武夷山公园的运行情况。“这个数据代表的是实时在园人数吗?”“园内的各类数据是如何采集的?”实践队员们认真地看着智慧管理中心的蓝色智慧大屏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和图片,不时就监测数据向讲解员进行了解。
实践队聆听讲解员讲解。余汪洋摄
从万里茶道看生态发展之道
“绵延的青山云雾缭绕,绿树翠竹之下是翠美茶田。”7月14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在廖红教授团队成员叶江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深入茶园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状况。“我们在茶园里套种大豆,通过大豆根瘤固氮以及大豆作为绿肥就地掩埋改良土壤。以此栽培制作的茶很耐泡,哪怕十几冲以后还是很有滋味。”实践队员边品尝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边可聆听叶老师关于廖红教授领领衔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的优质高效茶园建设情况的介绍。
叶江华副教授带领实践队参观燕子窠生态园。李杨玲摄
一片绿叶带富了一方百姓。通过燕子窠之行,实践队理解了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认识了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看见了由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铺就的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朱子遗迹看文化弘扬之道
武夷山是朱熹生活、著书、讲学长达四十余年的地方,也被称为朱子理学的“摇篮”。7月15日,实践队探访武夷精舍,重读大儒朱熹,认真聆听讲解员述说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等情况,队员们在园内追思先贤,鉴古知今,纷纷感慨朱子文化博大精深,惠泽流芳。
实践队在朱熹园合影。李杨玲摄
讲解员介绍了朱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践队队员王贺飞如是说。(谢乐梅 蔡杉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