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我和我的运输”系列主题访谈

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炜:深化“放管服”改革  道路运输“三检合一”全面落地

郑窈 兰志飞 魏鹏飞
2022年08月04日16: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近年来,福建省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当好先行。为展现福建道路运输系统通过扎实工作,将交通蓝图逐步变为美好现实的过程,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的“我和我的运输”主题系列访谈。
  本期嘉宾是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炜。

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炜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人民网 陈永整摄

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炜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陈永整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的“我和我的运输”主题系列访谈第二期,我是主持人郑窈。今天邀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张晓炜副主任。您好,欢迎您!

张晓炜: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张副主任,对于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可能还有些网友比较陌生,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吗?

张晓炜:好的。对于普通网友,可能对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有关改革政策比较陌生,但对于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货车司机来说应该是非常关注、期盼已久的事情。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是指道路运输车辆的安检、综检和环检合并,全面实现道路运输车辆“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直接采信车辆的安检报告,切实减轻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车辆检测方面的负担。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福建省率先于2018年全面实施道路运输车辆“三检合一”改革工作,那么厦门在贯彻落实“三检合一”改革工作中,有哪些亮点呢?

张晓炜: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经历了3个阶段改革,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改革仅惠及道路货运经营者,第三阶段改革惠及所有道路运输车辆。简单来说,2018年9月的改革,货车安检、综检和环检送检者只需要跑一趟,就能检测出具3份检测报告,普通货车实现省内异地综检;2019年1月开始普通货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综检;2021年1月所有的道路运输车辆检测送检者只需要跑一趟,交通、公安和环保互认1份检测结果,并实现了网上年审。为了更加方便道路运输经营者就近检验检测,厦门市积极引导有意愿开展道路运输车辆检测的机构,接入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厦门能够承担道路运输车辆检测的检验检测机构已从2018年的7家,增加到现在的23家,为道路运输经营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主持人:这项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司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刚才您提到“网上年审”,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晓炜:道路运输车辆网上年审是车辆“三检合一”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简单说就是依托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车辆道路运输证的年度审验。厦门2021年全面启用道路运输车辆自助审验服务系统,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业务、全流程”的自助服务,实现营运车辆年审“零跑腿”。为方便车主查询和就近检测车辆,我们将全市已接入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联网信息系统的机构服务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并及时进行更新。车主可通过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网站(http://jt.xm.gov.cn)或扫描二维码查询全市检验检测机构信息。

车辆检测合格并上传数据后,车主用具有NFC功能的安卓手机打开“i厦门”APP,在首页搜索框中输入“年审”,点击“营运车辆年审”,将运政IC卡放在读卡器位置上,随时随地完成道路运输证自助审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体验,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在引导督促辖区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设置预约服务、增设预约窗口和检验检测通道,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加快业务办理速度,减少车主等候时间,方便车辆随到随检。

主持人:看来厦门的“三检合一”全面落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我们也来了解一下福建全省的数据,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共有“三检合一”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348家,比“三检合一”改革初期增长4倍多。2022年以来,福建省“三检合一”检验检测机构累计提供了14.38万辆次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服务,其中,为5.71万辆普通货运车辆提供异地检验检测服务。

张晓炜:可以说,福建省“三检合一”改革政策落地以来,有效减轻了道路运输经营者检验检测负担,提升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获得感。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张副主任做客人民网演播室,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了“三检合一”的全面落地和不断优化,这也是福建交通运输服务百姓民生的一个典范,谢谢您。

张晓炜: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关注,再会。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