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陈书平
2022年12月06日14:52 |
小字号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强调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成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基于这一历史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中,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其一条价值主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指出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发展,是以“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2035年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有这些,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描绘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三、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

从内生动力看,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和智慧来创造。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

从制度维度看,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完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不但要持续做大蛋糕,而且要做好、做优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靠偏门致富不能提倡,违法违规的要依法处理。

从思维方法看,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我们应当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又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兼顾利害关系,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责编:易雪妍、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